王毅:中俄永不为敌 4月1日,正在访问俄罗斯的中国外长王毅接受了俄媒专访,从两国合作的历史根基、目前中俄关系的三大核心特质、面向未来的合作方向、中俄双边关系的战略价值与时代意义4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俄关系的“古往今来”。 中俄的交情可不是一时兴起。从苏联援华的156项重点工程,到如今2448亿美元的贸易额,两国70多年的交往史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 上世纪90年代,两国领导人痛定思痛,做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决定,就像两个曾经有过摩擦的邻居,最终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更像一份“终身契约”,白纸黑字写下“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给两国关系上了双保险。这种从历史教训中提炼的智慧,让中俄关系比一般的国际关系多了份厚重感。 现在的中俄关系有三个“硬核”特征。第一是“铁哥们”式的友谊,但绝不是江湖义气。两国元首每年都要见上几面,从战略高度规划合作,就像两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在惊涛骇浪中始终把控着航向。 第二是合作不玩零和游戏。从能源管道到高铁项目,从联合火星探测到数字货币合作,双方总能找到“你吃肉我喝汤”的共赢点。就像中国的汽车开进俄罗斯大街小巷,俄罗斯的农产品摆上中国百姓餐桌,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合作根基更稳。 第三是“不结盟”的清流做派。在北约东扩、阵营对抗加剧的背景下,中俄坚持“三不原则”,既不搞小圈子,也不针对第三方,就像两个独行侠,用实力证明大国相处可以有更体面的方式。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俄合作正从“大块头”向“全能选手”转型。在传统领域,两国计划把能源合作从“卖资源”升级为“深加工”,就像把原油变成精细化工产品,让资源发挥更大价值。 在新兴领域,5G、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成为新增长点,中国的数字技术和俄罗斯的航天技术正在擦出新火花。更值得期待的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深度对接,这就像在欧亚大陆铺设一张互联互通的大网,让货物、资金、技术在这张网上自由流动。 王毅外长形象地比喻,中俄合作就像一列高速列车,不管窗外风景如何变幻,始终沿着既定轨道稳步前行。 在俄乌冲突持续、中美博弈加剧的当下,中俄关系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上默契十足。 比如在气候变化、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中俄经常“组队”发声。特别是在西方试图搞“小圈子”孤立俄罗斯时,中国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朋友”的含义。 这种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构建多极化世界的长远布局。就像普京总统所说,中俄关系是动荡时代最重要的稳定因素,这种稳定性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 中俄关系的发展密码,藏在历史的褶皱里,写在合作的蓝图中,更体现在对未来的担当上。 当某些国家还在搞“小院高墙”时,中俄用70年的实践证明:大国之间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路。这种关系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双边范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王毅:中俄关系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
王毅:中俄永不为敌 4月1日,正在访问俄罗斯的中国外长王毅接受了俄媒专访,从两国
静看云卷云舒情
2025-04-02 12:51:39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