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宴即将开始前,宴会总管郑连福突然接到公安部的紧急电话

程培菁 2025-04-02 13:40:14

1959年,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宴即将开始前,宴会总管郑连福突然接到公安部的紧急电话,公安部同志说:“人民大会堂不安全,必须重新换个地方举行国宴……” 郑连福正忙着检查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桌子摆得整整齐齐,盘子擦得能照出人影儿。电话铃一响,他跑过去接起来,对面是公安部的人,声音跟炸雷似的:“大会堂不安全,国宴得换地方!”他手一抖,差点把听筒摔了。 八十多个国家的代表都快到门口了,厨房里肉都炖上了,这时候说换地方,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公安部那边口气硬邦邦的,郑连福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 他挂了电话,赶紧找人商量。大会堂刚建好,灯火辉煌,哪来的安全问题?他带着几个手下爬上吊顶一看,电线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似的铺满了夹层。郑连福头皮发麻,这要是出点啥事,国宴可就砸了。他急得满头汗,跑去问建大会堂的沈渤。 沈渤拍着胸脯说:“放心,电线外面都包了铁管,火烧不起来。”可公安部那边还是不松口,说得加点保险措施。郑连福一合计,没辙,只能硬干。 当天晚上,50个消防员被叫了过来,个个穿上黑衣服,手里攥着灭火毯,爬到吊顶上蹲着。那夹层窄得要命,热得像蒸笼,消防员挤在一块儿,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掉。 郑连福站在下面,抬头看一眼,心里直打鼓。可这帮人真不含糊,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死盯着每一个灯泡,生怕蹦出个火星子。沈渤带着几个工人,把电线接头又检查了一遍,拧紧了螺丝,叮叮当当响了一宿。 宴会那天,人民大会堂里热闹得不行。各国代表穿着西装,端着酒杯走来走去,周总理站在台上讲话,底下掌声跟潮水似的。郑连福站在角落,眼睛老往吊顶瞟。有一回,一盏灯好像闪了一下,上面的人动作快得很,拿毯子一捂,啥事也没发生。 底下的人照样吃喝笑闹,谁也不知道头顶上还有50个黑衣人在盯着。厨房里热气腾腾,服务员端着盘子跑得飞快,宴会开了好几个钟头,赫鲁晓夫还跟人碰了好几杯酒,场面热乎得不行。 散场的时候,消防员们从吊顶爬下来,一个个满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郑连福拍拍其中一个的肩膀,说:“干得漂亮。”那人咧嘴一笑,说:“没掉下去就算赢了。” 国宴就这么顺顺利利结束了,大会堂还是那個大会堂,灯火还是那么亮堂。郑连福松了口气,回头看看那吊顶,心想这事可真悬,谁也不知道差点就翻了车。 这事儿过去后,那套“人防”法子还用了好几年。郑连福一个捡球出身的家伙,硬是扛下了这么大的场面。公安部那通电话来得邪乎,可最后啥也没耽误,宴会照开,代表照来,大会堂也没出啥岔子。事儿就这么成了,郑连福也算松了口气,回头想想,真跟做梦似的。

0 阅读:186
程培菁

程培菁

程培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