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中国半导体的终极武器,西方封锁越狠,中国创新越猛。全产业链才是中国半导

觅露看世界 2025-04-02 14:35:41

全产业链:中国半导体的终极武器,西方封锁越狠,中国创新越猛。

全产业链才是中国半导体“无敌竞争力”的终极密码,这是西方开始意识到对中国科技战已经大事不妙的一个最新反应。

《自然》杂志刊发评论:“中国半导体突围最危险(厉害)的,不是某项技术突破,而是他们证明:在数字时代,产业链本身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创新机器。”

首先,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国家。

在半导体这一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实现了从设计软件、上游材料、设备到中游制造、后端封测,再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覆盖的国家。

美国半导体设备商是全球最强的,但是他们没有光刻机,光刻机技术在日本和荷兰手里。一些测量设备也不全,在日本手里。

而中国却有独一无二“全”的底气:从硅片、清洗、注入、光刻机到到光刻胶,从刻蚀机到EDA工具,中国都可以有相关产品。特别是,中国在65nm以上已经可以100%自主可控,因为缺口的几十种设备被新凯来补上了。

之前中国已形成很完整的本土设备和材料生态系统。硅片巨头沪硅产业打破300mm大硅片垄断,安集科技在化学机械抛光液领域跻身全球前列;北方华创设备、中微公司的刻蚀机技术对标国际水平,拓荆科技的薄膜沉积设备技术也很先进。甚至连光刻胶等“卡脖子”材料,南大光电、上海新阳等企业也在加速突破。据说7nm产品的各种晶圆、靶材、气、液、剂、胶、膏都可以供应了。

中国大陆正在形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枢纽地位。 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的报告指出,中国正在变成全球半导体制造的枢纽,韩国很多半导体中间材料依赖对华出口。

即使在美国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背景下,中国凭借本土产能和技术迭代能力,2025年全球芯片制造设备投资仍将以中国为重心。 在2024年底,中国67%半导体设备已经来自大陆供应商,而到2025年底可能突破75%、甚至到80%。如果美国施压西方阵营不卖半导体设备,甚至可能达到90%以上。加速成长。

其次,中国全产业链的市场力量,让中国半导体设备从内需驱动到创新加速。

全产业链不仅保障了技术自主,更通过庞大的市场反哺创新,形成“研发—应用—迭代”的正循环。 以前美国人没有封杀前,中国半导体设备要进入产线是很困难的,甚至生产商发出先免费使用一年,没有问题再付款的卑微声音都难以突破市场壁垒。

但是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养得起一切产品种类,只要其他国家造的,中国都可以造。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ASML一半营收,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国可能占半导体设备一半市场以上。庞大的终端需求为本土企业提供试错空间。据一个外媒报道,中国内地在28nm以上芯片产能已经占全球40%产能了。

国产替代加速,封杀倒逼创新,美国制裁非但未能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反而加速国产替代进程。2025年,新凯来工业机器开发的6大类半导体装备已覆盖先进逻辑和存储,而中微和北方华创多款产品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再次,中国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工程师红利与知识沉淀,让中国追赶任何领域,都可以抵得上西方阵营。

很多人过去唧唧歪歪光刻机十万个零部件是全球各国组合,其实核心就是来自几个国家,德国物镜、美国光源、ASML平台和瑞士精细电机等,其他不值一提。那对中国来说,吉林物镜、黑龙江光源、长三角电机、珠三角平台,一样也通。

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体系,加上巨大的制造业,这是全产业链创新的核心动力。

长三角、珠三角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 加上中国高校每年培养近百万工科毕业生,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在EDA工具、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GaN)等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同步。2024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投资达228.6亿人民币,占材料总投资的20.5%,产学研联动加速技术转化。

中国半导体的崛起证明,在数字时代,产业链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创新机器。从硅片到芯片,从设备到算法,全链条协同不仅抵御了外部风险,更催生出AI、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正如《自然》所言,这种“系统级创新”才是中国改写规则的终极密码。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将更不可撼动。

0 阅读:33
觅露看世界

觅露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