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25岁的杨贵妃为41岁的安禄山,进行洗三礼。她命人将光溜溜的安禄山放进澡盆里,娇声道:“禄儿,为娘给你洗身子。”安禄山吐着粗气道:“娘亲,你真美!”围观地李隆基哈哈大笑。 公元744年,安禄山面圣。因心腹官员禀报安禄山忠心耿耿,李隆基对于安禄山的印象,一直很好。 李隆基高看着安禄山笨拙地入殿请安,他那300斤的身体,显得又矮又胖,顿时翘起嘴角。 在安禄山行礼问安后,李隆基顺口问道:“爱卿,你这大肚皮里装的是什么啊?” 安禄山拱手道:“是对陛下的忠心啊!” 李隆基一听,顿时喜笑颜开。安禄山一看趁机要求认杨贵妃为养母,李隆基同意了。 杨贵妃得知后,对着李隆基笑道:“既如此,举办洗三礼,才算礼成。”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洗三礼开始了,杨贵妃让人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澡盆,将安禄山放进去,然后一边擦身体,口中,一口一个“禄儿”的叫。 洗三礼毕,将准备好的襁褓裹住安禄山,把他抬在软轿里,转来转去。 谁知,安禄山不以为耻,他模仿宝宝声音,将手指含在嘴里,嗲嗲道:“娘亲,你真美!” 李隆基围观全程,和杨贵妃一起,被这滑稽地场面逗得哈哈大笑。 事后,安禄山每次进宫,都会先去拜访杨贵妃。次数一多,李隆基竟只是好奇:“为何每次都先见杨贵妃,才来拜见朕?” 安禄山道:“臣乃胡人,我们的习俗就是母亲在前,父亲在后的。” 李隆基听后特别高兴,下令让杨贵妃的其他兄妹们,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李隆基很看重安禄山,觉得此人忠心耿耿,又有赤子之心。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安禄山的表相。 早年间,安禄山,还叫轧荦山,父不详,母亲是名巫师,后来改嫁安延偃。 不过,少时的安禄山过的很不幸,他以和继父一起生活为耻。所以等他和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后,就和兄弟们一起姓了安。 长大后的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做协议买卖物价的牙郎,以此为生。 公元732年,安禄山因胃口巨大,很是饥饿,于是偷了一只羊。谁知,事情败露,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抓到了,要乱棍打死。 安禄山跪倒在地:“大人,小人可以帮您抓到蕃族!” 张守珪一听,觉得此人如此豪言,想来有本事,就安排他做事。 果然,安禄山每次都能成功抓到蕃族,做为俘虏,时日一久,张守珪就认安禄山为义子,提拔他做了偏将。 后来,安禄山凭借着巧舌如簧,又能干事的本领,受到上峰的喜爱,从而一路高升。 安禄山先后出任平卢节度使、任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在此期间,他多次送礼给采访使张利贞、黜陟使席建侯、裴宽、宰相李林甫。 这四位都是李隆基的心腹大臣,他们在面见李隆基,言谈间提起安禄山对陛下忠心耿耿。李隆基大悦,未见安禄山,便有好印象。 公元744年,安禄山面圣,因之前的铺垫,很是顺利。认了杨贵妃做为养母,安禄山还为他们二人,跳起来了胡旋舞,舞姿轻快,身形柔软,行动灵活,完全不同于日常行走。 李隆基和杨贵妃乐不可支,对安禄山更是喜爱。之后,李隆基提拔安禄山为御史大夫。 谁知,安禄山暗地已经开始准备谋反,他多次借官职之便,暗中屯粮,准备马匹和弓箭。 此时,右相杨国忠多次向李隆基上奏,说安禄山有不臣之心。李隆基虽然不以为然,不过,就宣安禄山再次面圣。 谁知,在李隆基宣召后,安禄山竟然来了,他向李隆基哭诉:“我对陛下忠心耿耿啊!我愿将长子留京为质。” 李隆基被打动,又提拔安禄山为左仆射,让他离开了。谁知,这一去,便是放虎归山。 公元755年,李隆基为安禄山长子赐婚,并召安禄山观礼,此次安禄山推脱有病,不来了。 同年11月,安禄山和史思明,从范阳起兵,没多久,就攻陷了洛阳,史称“安史之乱”。 李隆基收到消息,大怒,可是他已71岁,连当年的宝剑都无法抽出,等抽出宝剑,竟已生锈。 李隆基无法,只能将大部分兵权给了太子李亨,带着杨贵妃,杨国忠,还有紫禁城的禁卫军们,弃城出逃。 等一行人,走到马嵬坡,因出逃仓促,粮草不足,兵士们饥饿难耐,开始哗然。于是领头的陈玄礼,为平众怒,处死了杨国忠,并要求李隆基处死杨贵妃。 李隆基不发一言,杨贵妃一看,就知道陛下也没办法救她。她擦干眼泪,换了一身白色的宫装,从容穿过众士兵,拿出被赐的那条白绫,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 白居易在《长恨歌》,曾感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后来,安史之乱结束,李隆基还安排人,来这里寻找杨贵妃的遗体,可惜没有找到,李隆基郁郁而终。 而安禄山后来虽称帝,但是因越来越胖,开始失明,情绪暴躁,最后被二儿子安庆宗所杀。 想来对于三人而言,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有谁是胜利者,最后不过是一培黄土。 历史沧海一粟,它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止。 今天的我们,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好的坏的,哭过笑过,就是人生真谛吧。重在参与,过程很重要,过的精彩,无愧于心,足矣!
那年,孙思邈被召进宫里,给李世民未出阁的小公主看病。等孙思邈诊脉后,他拱手道:“
【8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