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彬县,农民晁某与妻子爆发争执,挨了一记耳光后颜面尽失。盛怒之下,他冲出家门,蜷缩在斑驳的古城墙根下愤懑地刨土。谁知刨着刨着,一个泛着幽光的"青瓷茶壶"竟破土而出。眼见四下无人,他慌忙脱下汗衫将宝物一裹,搂在怀里拔腿便跑...... 【消息源自:《陕西农民意外挖出五代茶壶:从家庭争吵到国宝重见天日》2023-09-15 陕西文物网】 1968年夏天的彬县,太阳毒得能把人晒脱一层皮。晁日兆蹲在自家玉米地头,汗珠子顺着晒得黝黑的脖子往下淌,手里的旱烟袋吧嗒吧嗒冒着青烟。他刚和媳妇吵完架,脸上还火辣辣的——村里人都看见了,自家婆娘当着半个生产队的面,一巴掌扇得他差点栽进粪坑。 "晁老蔫!你婆娘喊你回家吃饭哩!"隔壁王老汉扛着锄头路过,咧着缺牙的嘴直乐。晁日兆闷头应了一声,脚底下却往反方向的古城墙走。这堵夯土墙早就塌得不成样子,村里孩子都爱在这儿掏土鳖玩。他摸出别在裤腰带上的小铲子,泄愤似的往墙根猛戳。 "叫你凶!叫你横!"铲尖突然"铛"地撞上个硬家伙。晁日兆愣了愣,蹲下来用手扒拉两下,土疙瘩里露出个绿莹莹的物件。他赶紧扯下汗衫包住,做贼似的左右张望——这年头要是被当成"挖社会主义墙角",可是要挨批斗的。 到家时天都擦黑了。晁日兆把东西往灶台上一撂,绿瓷壶在煤油灯下泛着蛤蟆皮似的光。"啥破玩意儿?缺盖少嘴的,喂鸡都嫌寒碜!"媳妇拎起来瞅了眼,壶底还漏着个小孔。晁日兆蹲在门槛上不吭声,心里那点指望被浇得透心凉。 这壶在柴房一搁就是十五年。直到1983年开春,县里来的高老师串门讨水喝。"老晁,你这夜壶挺特别啊?"戴着圆框眼镜的哲学教师蹲在灶台边,手指轻轻摩挲着壶身泛光的青釉。晁日兆正往暖瓶里灌开水,闻言手一抖:"高同志说笑哩,这破烂能是夜壶?" 三个月后,省博物馆的吉普车突突突开进村。穿中山装的专家们捧着壶又量又照,最后那个白头发老头手都在抖:"五代耀州窑!你们看这狮子头流口的刀工..."晁日兆蹲在院里枣树下,听着屋里传来"国家二级文物"的议论声,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爹,真能换一千块?"大儿子眼睛亮得吓人。晁日兆突然想起六八年那个毒日头,自己蹲在城墙根下,汗水和着泥土糊了一脸。他咣当磕了磕烟袋锅:"明儿个跟爹进城,把这壶送博物馆去。" 如今那缺盖的茶壶躺在陕历博的玻璃柜里,标签上写着"五代青瓷执壶"。解说员总爱讲个故事:有个老农民为它挨过巴掌,却分文不取献给了国家。偶尔有游客嘀咕"真傻",玻璃反光里,那狮子头流口咧着嘴,像是在笑。
1968年,陕西彬县,农民晁某与妻子爆发争执,挨了一记耳光后颜面尽失。盛怒之下,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02 15:42:28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