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近年来在触控屏主导的汽车设计潮流中高调“回头”,宣布全面恢复物理实体按键。 大众汽车取消物理按键的激进设计(如ID系列电动车的触控式车窗按钮、方向盘触控按键)曾引发大量用户不满。消费者抱怨触控操作繁琐,尤其在驾驶中难以“盲操”,导致视线频繁离开路面,存在安全隐患。大众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谢弗(Thomas Schäfer)承认,这一设计“对品牌造成了损害”。物理按键的触感反馈和肌肉记忆特性被重新重视。例如,调整空调、音量等常用功能时,实体按键或旋钮能减少驾驶员分心,提升行车安全。大众设计总监安地列斯・明特(Andreas Mindt)强调:“车就是车,不是手机”。欧洲新车评估程序(NCAP)自2025年起要求车辆必须配备关键功能的物理按键才能获得5星安全评级,进一步推动大众的调整。 方向盘与中控实体按键回归:方向盘上的触控按键被替换为物理按键,优化盲操作体验。中控屏幕下方新增一排物理按键,涵盖音量调节、空调温度/风量、座椅加热、危险警示灯等高频功能。部分按键采用金属滚花设计以增强触感。 从2026年量产的ID.2all开始,所有新车型将标配物理按键。新款高尔夫GTI等燃油车型也在CES 2024展示中控实体按键回归,被视为实用性设计的象征。大众并未完全放弃触控屏,而是保留其用于信息展示和部分法规要求的功能(如倒车影像)。但明特明确表示,关键功能将永久保留物理控制,避免过度依赖屏幕。 现代、起亚等品牌也在调整触控交互方案,小米SU7通过物理按键配件满足用户需求。特斯拉近期在Model Y和Model 3中恢复转向灯拨杆,显示行业对触控过度化的修正趋势。消费者对实体按键回归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兼顾安全与便捷。小米SU7等车型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物理交互的持久价值。尽管触控设计可降低线束和生产成本,但用户体验的损失可能导致品牌口碑下滑。大众的调整表明,车企开始更重视长期用户忠诚度而非短期成本节约。 支持者认为这是“用户体验的胜利”,回归以人为本的设计本质;反对者则质疑是“技术保守主义”,可能延缓智能化进程。但多数观点认为,保留核心功能的物理按键是安全与效率的最佳平衡。在完全自动驾驶实现前,物理按键仍将是人机交互的重要补充。大众的决策或为行业提供“折中路线”参考,推动更人性化的智能座舱设计。 大众汽车的“回头”不仅是设计策略的调整,更是对汽车本质功能的重新思考——在科技感与实用性之间寻求平衡。这一转变或将成为汽车行业从“屏幕竞赛”回归理性设计的里程碑事件。
大众汽车近年来在触控屏主导的汽车设计潮流中高调“回头”,宣布全面恢复物理实体按键
君旭和趣事
2025-04-02 17:13:44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