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城石巷行吟》 紫阳城的石板路是活的。青苔在砖缝里洇出苍绿的掌纹,雨后的水洼倒映着错落的屋檐,像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清明前夕,我再次来到紫阳,茶余饭后,晨开暮垂,我总会踩着这些温润的石头行走,看它们如何用千年的沉默讲述人世更迭。 巷子里的石板路是光阴设下的谜题。走着走着,眼前便出现了一个岔路口!那日,追着卖茶叶的竹篮声拐进支巷,却见半掩的木门里探出石榴红裙。正欲细看,斜刺里窜出只花狸猫,待回神时只剩门环上铜绿斑斑。再寻来时路,到了岔口选新路,走着走着,自己又站在了另一家院子里! 每个岔口,都有通往家的路! 苏轼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心情好处处是风景”!此时此刻,我便是这般心境。 紫阳城的巷陌教会我,人生原不必执着于某扇特定的门扉。那些错身而过的朱门蓬户,那些柳暗花明的转角,都在用砖石的语言诉说:真正的归宿不在终点,而在青石板上深浅相叠的脚印里。
《紫阳城石巷行吟》 紫阳城的石板路是活的。青苔在砖缝里洇出苍绿的掌纹,雨后的水洼
趙扬升
2025-04-02 17:39:4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