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几个重机枪手正在擦拭机枪,突然看到天上有一个铁鸟飞过,急忙拉枪准对,

历史有小狼 2025-04-02 18:48:10

1942年,几个重机枪手正在擦拭机枪,突然看到天上有一个铁鸟飞过,急忙拉枪准对,一波猛烈扫射后,竟打掉一个日本大将的座机! 1942年,抗日战争打到第五个年头,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各地死磕得厉害。华北、华中、华南,到处是战场。中国军队虽然装备差、兵力少,但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和灵活的打法,总能让日军吃瘪。日本军队呢,开战那会儿占了点上风,可时间一长,兵力散得七零八落,后勤补给也跟不上了。战场的主动权,慢慢往中国这边倾斜。这时候,任何一次胜利,哪怕是意外的,都能给中国军队打一针强心剂。 这场事件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日本大将冢田攻,一个是中国桂军参谋长杨赞谟。先说冢田攻,他是日本陆军第11军司令官,手上沾了不少中国人的血。这家伙出身军人世家,从小就学打仗,经验老到,在日军里挺有地位。可他有个毛病,太狂了,总觉得中国军队不堪一击。这种傲慢,后来让他付出了大代价。 再说杨赞谟,桂军第四十八军的参谋长,广西人出身。他不是那种只会喊口号的军官,而是实打实的战术能手。杨赞谟冷静、果断,熟悉桂军的作战路数,抗战这些年没少跟日军硬碰硬。他知道自家部队装备不行,但脑子活、胆子大,总能在劣势里找到翻盘的机会。这次击落冢田攻的座机,就是他抓住了天赐良机。 故事得从1942年12月17日说起。那天,桂军第四十八军接到特工的情报,说第二天有个日军大人物要坐飞机从南京飞武汉,可能会路过弥陀寺防空阵地。杨赞谟一听,马上来了精神。他立刻下令部队盯着天上,有啥动静立刻汇报。第二天,也就是12月18日,上午10点左右,三架日本侦察机飞到弥陀寺上空,低空转了两圈,像是在探路。杨赞谟让部队藏好,没开火,日军没看出啥名堂就飞走了。 侦察机一走,杨赞谟心里有数了。他猜那架载大人物的飞机可能随后就到,于是赶紧调整部署,把机枪组挪到去武汉的必经之路上。张家榜山顶、弥陀寺阵地这些高地,全都布上了重机枪。那天天气很糟,雾气浓得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度差到不行。下午,羊角尖吴岭阵地这边,天上突然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几个黑点从雾里钻出来,越飞越低,离地面只有1100米。 雾太大,机枪手们啥也看不清,只能靠耳朵听声音。杨赞谟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朝声音前方200米开火。八挺重机枪一齐喷子弹,火力全开。没多久,天上冒出一团烟,一架运输机歪歪斜斜地坠下去,砸到一个小山坡上,轰的一声炸开了。下午1点25分,附近农民看到火球落地,爆炸声震天响,浓烟冲天。火烧了一个多小时才熄,部队赶到现场一看,飞机残骸里躺着几具尸体,还有个穿日军制服的胖子,摔得不成人形,但没烧死。 清理现场后,部队确认这家伙就是冢田攻。可惜他伤得太重,没撑多久就咽气了。后来查明,这架飞机本来可以不飞。那天日本气象部门警告天气不好,冢田攻硬是不听,还觉得桂军防空火力弱,不值一提。结果,他这趟出行成了自己的葬礼。 冢田攻的死,对中国军队来说是大快人心的事。这不光干掉了一个日军高官,还狠狠打了日本人的脸。士兵们听说这消息,士气蹭蹭往上涨,觉得再艰苦也能拼下去。对日军来说,这可是个大麻烦。冢田攻是老资格的将领,他一死,指挥系统乱了套,下面的部队人心惶惶。更重要的是,这事让日军意识到,中国军队的防空能力没他们想的那么菜,飞机在天上飞也不保险了。 这场胜利虽然是意外,但背后是杨赞谟的果断指挥和士兵们的拼劲。抗战打到这会儿,中国军队啥都缺,就是不缺斗志。这次击落冢田攻的座机,成了抗战史上的一个小传奇,也提醒日本人,轻敌是要付出代价的。

0 阅读:163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