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的铜尊成了国宝级文物!1975年,一顶铜尊即将被送往日本展览。出发之前,鉴定人马承源突然说“等一下”,伸手在铜尊的底部摸了摸,意外发现里面刻了一篇铭文。 1975年那会儿,中国文物保护这行当还嫩着呢,就像是刚出土的嫩芽,大家伙儿对“地下挖到的都是宝贝”这事儿还没啥概念。在陕西宝鸡的一个小村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咱在地里刨食吃,谁能想到还能刨出个金疙瘩?”这地底下啊,藏着好多历史的秘密,可惜啊,大部分人都没把它们当回事儿。 时光往前倒腾十年,1965年那会儿,有个叫陈老二的哥们儿,一锄头下去,命运的齿轮就这么咔嚓一转。他从土里刨出来的那块硬邦邦的东西,对他来说,也就是个能换个烟钱的“破烂铜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它卖给了废品站,换了俩钢镚儿,哪知道这玩意儿身上背着几千年的故事呢。就这么滴,这个铜罐子经过几番折腾,最后被宝鸡市博物馆的老佟慧眼识珠给收了,这才算是进了文物的圈子。不过,它那惊人的价值啊,还跟蒙了灰的珍珠似的,没被大伙儿发现呢。十年后,也就是1975年那会儿,国家打算整一批宝贝疙瘩去日本亮亮相,这铜尊也在候选名单上呢。可就在打包快走的时候,鉴定大师马承源突然来了句“别急哈”,这一嗓子,直接把铜尊的命运给拐了个弯儿。他老人家伸手那么一摸铜尊屁股底下,你猜怎么着?竟然摸出了一段秘密——122个字的商末周初古文,就像是古代大门的钥匙,一下子把咱现代人带回了那老早老早的年代,感受了一把古人的牛气和智慧。 结果,这铜尊直接升级成了国宝,留在了家里头,被好好保护着。它不光是个历史老照片,还是咱们中华文化传家的宝贝疙瘩。马承源这老爷子,认真又眼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看东西不起眼,肚子里的故事可能多得数不清呢!
1975年,一顶铜尊即将被送往日本展览。出发前,专家马承源突然被它奇特的造型所吸
【5评论】【6点赞】
北方勇敢的心
瞎写,都准备送日本展览这件文物上刻了字难道眼瞎以前没人看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