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国军少将陈中柱被日军砍下头颅后,怀孕7个月的王志芳带着6岁的幼女来到

玲珑说历史 2025-04-03 10:49:51

1941年,国军少将陈中柱被日军砍下头颅后,怀孕7个月的王志芳带着6岁的幼女来到日军军营:“我是陈中柱将军的夫人!我来要我丈夫的人头!”

江苏建湖,一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稻米,也孕育了无数豪杰志士,20世纪初,一个农家男孩在这里呱呱坠地,取名陈中柱。谁能想到,这个略显普通的孩子,日后竟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少年陈中柱告别家乡,只身来到上海闯荡。在电车公司的操作间,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

命运的齿轮徐徐转动,陈中柱考入黄埔军校,开启了戎马生涯。那日,他站在黄埔的校旗下,目光炯炯,心中燃起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八年抗战,硝烟四起。陈中柱早已褪去少年的青涩,成长为一名坚毅果敢的军官。台儿庄,古城烽火,四万国军将士浴血奋战,陈中柱就在其中。

国仇家恨,刻骨铭心,他带领游击队,出没于江苏各地,与日寇斗智斗勇,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的功绩为四方传颂。

战争不仅有硝烟,也有鲜花。陈中柱与王志芳,就是在战火纷飞中结下了秦晋之好。

1932年,陈中柱奉调南京,在中央大学教授军事。一日,他在校园里邂逅了王志芳,一位温婉贤淑的南京贵族小姐。两人一见倾心,很快喜结连理。

婚后,爱情的花朵在战火中绽放,三个可爱的女儿相继降生,然而好景不长,抗战的号角再次吹响。陈中柱只能告别妻儿,奔赴疆场。

王志芳虽然身居后方,却也不得安宁。她带着年幼的孩子,辗转各地,躲避战火,追随丈夫的脚步。一封封家书,一次次梦中相见,诉说着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

1941年,厄运突然降临。陈中柱所部在泰州遭遇日军,激战三昼夜,弹尽粮绝。陈中柱亲率部下,英勇杀敌,最终壮烈殉国。

日军惨无人道,割下了这位抗日英雄的头颅,噩耗传来,王志芳悲痛欲绝,丈夫的音容笑貌,儿女的天真面庞,在脑海中不断浮现,悲愤之余,一个信念在心中升腾:无论如何,也要将丈夫的头颅找回来,让他得以完整安息。

第二天,王志芳带着6岁的女儿陈红秀来到日军驻地。尽管身怀六甲,她的脚步却无比坚定,面对日军司令南部襄吉,这个柔弱的女子表现得无比刚强。

“我是陈中柱将军的夫人!我来要我丈夫的人头!”

南部襄吉震惊于她的勇气,经过僵持,终于同意归还陈中柱将军的头颅。

临走时,南部诚恳的说:“我们是两个国家,陈司令为他的国家,我是为我的国家。但我们敬佩他的英勇,敬佩他的精神!”

得偿所愿的王志芳含泪抱着丈夫的头颅回到住所,她找人小心翼翼地将头颅缝合在身躯之上。

此时此刻,她恨不得立刻带丈夫回家安葬,但南部襄同意归还陈中柱将军的头颅是有条件的——不得带出泰州。

战乱频仍,百般无奈之下,王志芳只能将陈中柱长眠于泰州西门外。

伫立墓前,王志芳泪在心底暗暗发誓:无论多久,也要为丈夫寻得一个安宁的归宿。

1941年9月,王志芳平安产下遗腹子陈志,随着抗战的胜利,王志芳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南京娘家。

风风雨雨几十载,两鬓斑白的王志芳始终牢记着为丈夫寻找一个安身之所的诺言,1987年,机会终于来临。

在王志芳和亲友的努力下,陈中柱将军的遗骸被批准迁葬回盐城。

当陈中柱的棺椁缓缓下葬时,王志芳再也抑制不住泪水。阔别半生,夫妻俩终于在家乡的热土上团聚。虽然已是天人两隔,但爱情的羁绊却从未消减。

为了纪念陈中柱将军的丰功伟绩,江苏省各界纷纷行动,陈中柱的家乡建湖县,将其母校改名为"中柱初级中学",并设立了史料陈列室。每年清明,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前往陈中柱墓前祭扫,开展"传承英烈精神"主题教育。

百年征程,万千英魂。陈中柱短暂而壮烈的一生,王志芳不离不弃的爱情,何尝不是无数抗战将士乃至普通百姓命运的缩影?

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添砖加瓦,用坚贞不渝的爱情,诠释着"志同而得永望"的至高境界。

虽历经磨难,虽阴阳两隔,但他们的精神必将如灯塔般光芒永恒,照亮一个民族砥砺前行的征程。

0 阅读:687

评论列表

金石贴金

金石贴金

15
2025-04-03 12:25

祖国处处好儿女

lfc

lfc

2
2025-04-03 23:33

英烈千古!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