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的歉意,缅甸军方出来回应!4月2日,缅甸军方发言人佐敏吞少将的一番表态,让本就紧张的中缅关系再添波澜。面对国际舆论的质疑,缅方首次承认4月1日确实发生了缅军哨卡向中国红十字救援车队鸣枪的事件,但强调"没有军人向车队开火",并将责任归咎于"救援车队事前未与当地政府沟通"。 这一回应引发轩然大波——当中国救援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时,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与掌声,却是黑洞洞的枪口? 这场7.9级地震已造成缅甸近3000人死亡,4600余人受伤。作为震中仅距中国边境294公里的邻国,中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3月28日地震发生后第18小时,首支中国救援队抵达灾区;3月31日,首批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运抵缅甸;4月1日深夜,中国救援队在曼德勒通宵搜救幸存者。三个"第一"的背后,是中国对邻邦的深切关怀。 然而,当载满救灾物资的车队驶入灾区时,迎接他们的却是缅军的鸣枪示警。这一危险举动不仅威胁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更让国际社会对缅甸军政府的救灾诚意打上问号。 面对舆论压力,缅军方给出的解释是"中方车队未提前通报行驶路线"。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难道中国救援队需要像特工一样秘密潜入灾区? 更讽刺的是,缅甸军政府在地震发生四天后(4月2日)才姗姗来迟宣布停火,而鸣枪事件恰恰发生在停火前一天。这种"先开枪后停火"的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实动机。 事实上,缅甸内战已持续多年,军政府与地方武装的冲突从未停歇。即便在地震发生后,缅军仍将大量兵力用于防范反政府武装,而非投入救灾。 这种"内战优先于救灾"的做法,直接导致灾区道路被封锁、救援物资无法送达。当中国救援队试图突破封锁时,迎来的不是配合,而是枪口相向。 面对危险,有网友建议"只捐物资不派人"。但这种想法忽视了三个现实:首先,缅甸军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若无国际救援队直接参与,大量物资可能被层层截留;其次,地震已导致众多民众流离失所,若救灾不力极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难民潮将直接冲击中国边境;最后,大灾之后易生疫情,若任由病毒扩散,将对整个东南亚构成威胁。 这正是中国坚持"人到、物资到、措施到"的根本原因。 令人心寒的是,就在中国救援队在废墟中抢救生命时,缅军却在边境线上玩起擦枪走火的危险游戏。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不仅让两国人民心寒,更暴露了缅军政府的短视。 要知道,中国是此次地震中首个派出救援队的国家,也是援助力度最大的国家。若连中国救援队的安全都无法保障,试问还有哪个国家愿意伸出援手?
为什么缅甸地震,中国这么着急重视?因为中国已经被缅甸政府赖上了,如果不救灾就等着
【37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