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陪一位创业伙伴去义乌考察小商品供应链,意外见识了浙商圈子里温州老板的"江湖规矩"。出发前朋友就提醒我:"到了那边千万别急着谈正事,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节奏。" 接待方是当地一家年产值超8亿元的拉链生产商,老板亲自带了两辆埃尔法来高铁站接人。上车后司机直接往永康方向开,我正纳闷行程安排,四十多岁的陈总笑着解释:"现在正是吃永康肉麦饼最好的季节,市里那些连锁店都是糊弄外地人的,带你们去我发小开的三十年老店。" 三小时车程里聊的全是浙江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台州涌泉蜜橘说到绍兴黄酒酿造技艺。饭桌上摆着六层蒸笼的"永康宴",老板掏出手机给我们看他在西班牙读高中的女儿照片,供应链的事半个字都没提。 第二天参观工厂时才发现玄机。注塑车间每台机器上都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设备维护记录和当日质检报告;仓库里AGV小车穿梭不停,朋友悄悄跟我说这些物流机器人每台造价够买辆宝马X5。更意外的是包装车间挂着块电子屏,实时更新着孟加拉国吉大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海外分仓的库存数据——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他们去年在南美洲新设了三个物流中心。 临别那天下着细雨,陈总让仓库打包了二十斤现烤的温州鸭舌非要塞进我们后备箱。回程路上朋友收到条微信,点开是份修改过的合作协议——毛利率比我们预期高了3个点,付款周期还延长了十五天。这时才想起饭局上闲聊时提过一嘴资金周转压力,敢情人家早记在心里。 最近看浙商研究会发布的《2023民营经济观察报告》才知道,这种"先处朋友再做生意"的模式在温州商帮中传承了四十多年。数据显示,采用传统人情往来结合数字化管理的企业,客户续约率比纯商务型公司高出22%,这大概就是他们能把纽扣、打火机这些小生意做到全球第一的底层逻辑。
义乌之行:浙商“先交友后谈商”的独特模式
沈涛来说事
2025-04-03 13:49:36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