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1年,北魏宣武帝开始疯狂翻牌子,夜以继日地恩泽后宫,毫不爱惜自己的身子,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03 15:20:09

公元491年,北魏宣武帝开始疯狂翻牌子,夜以继日地恩泽后宫,毫不爱惜自己的身子,可始终也没能达成心愿。 这日,宣武帝正在大殿上长吁短叹,暗自发愁,突然从远处走来个讲经的尼姑,宣武帝心下大喜,急忙冲上前,迫不及待地拽住尼姑就往旁边的偏殿钻。 宣武帝元恪即位已经有十余年,可至今还没有一个皇子,以往宫里的胎儿大多腹死胎中,零星的几个皇子也都在出生后不幸夭折,所以现在宫中只有几个公主。 皇子关乎到江山社稷,面对太后与众大臣的施压,元恪疯狂纳妃子,日以夜继地翻牌子,可嫔妃们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 到头来,还是没有生出一个儿子,自己的身体也因此过度透支了。 元恪信奉佛教,面对如此的怪象,为了缓解焦虑,于是开始日日沐浴焚香,到佛堂诵经念佛。 国寺里有个姓胡的尼姑修行很高,许多人慕名来到国寺,希望师太给他们解答自己的疑惑。 元恪听闻后便每日到胡师太处请安,出家人不可妄议国事,师太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直不接受皇帝的拜见。 可皇上铁了心般,每日都来,连续来了好几个月,师太也渐渐被皇帝的诚心而感动。 这天,元恪再一次失望,回到宫中,在大殿上暗自发愁,突然侍卫来报,师太愿意见他! 元恪大喜,马上让人请师太进宫。 他从未觉得时间过得如此慢,正在焦急得踱步,突然看到从远处走来个讲经的尼姑,元恪顾不上其他,马上冲上前,把她拽入旁边的偏殿。 师太倒也没有生气:“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有何困扰?” 元恪向师太行了一个礼,便回答道,他登基十余年,可至今出生的皇子都夭折了,这关乎到江山社稷,自己日夜为此事焦头烂额,希望师太能帮助解答。 师太缓缓说到:“人生在世,人不为己,谁又能为己。施主不妨回忆下成为太子后缺失了什么东西!” 说完,师太便离开了。 元恪扶着额头冥思苦想,他在殿里想了很久很久,突然脑子一闪:“是母妃!朕当上太子后便没有母妃了,她就在朕当上太子那一刻被赐死了”。 元恪想到这里泪流雨下,一方面来自他对母妃的思念,另一方面,他为找到自己多年来没有皇子的原因而感动。 原来从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开始,北魏就实行一条残酷的制度:“子贵母死”。 也就是说,皇子如果被立为太子,那么就要将他的生母赐死,其目的是防止外戚干政。 正是由于这条残忍的制度,吓得后宫嫔妃都不敢生。 元恪的这帮妃子个个精明,身份显贵,定是怕生出儿子当上太子后自己被赐死,才都不敢生。 想到这里,元恪醒了悟过来。 于是他秘密派人出宫寻找平民女子,不久手下便带回一个姓胡的女子,巧合的是,这个女子是师太的侄女。 元恪开始夜夜留宿胡氏宫中,不久她便怀了身孕。 胡氏并不知道宫里还有这项制度,而且后宫嫔妃们巴不得她生出儿子,于是怀胎十月,胡氏顺利诞下龙子。 元恪大喜,抱着刚刚出生的孩子便封他为太子,赐名元诩。 不久后,元恪就颁布诏令,废除“子贵母死”的制度,胡氏也因此母凭子贵,被册封为贵嫔。 众嫔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之后,众妃嫔争相斗艳,陆陆续续宫里也多了许多皇子,子嗣绵延,看到这里,元恪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放下了。 可由于身体早已过度透支,不久后,宣武帝驾崩,年仅五岁的元诩继位,尊高皇后为皇太后,尊生母胡氏为皇太妃。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实施“子贵母死”的制度,本意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权,没想到竟成为困扰元恪多年的问题。 受到启发,元恪废除了“子贵母死”这个制度,才解决了自己多年来没有皇子的问题。 这也说明这个制度对当权者来说有利也有弊,他本质上就是一牺牲女人为主的制度,他们只是把女人当做一个生育工具,利用完之后丢弃掉。 它虽然在前期对于稳固皇族政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在后面也间接影响了元恪的妃子对于生育孩子的积极性,让元恪为求皇子殚精竭虑,三十三岁便龙去鼎湖,这可能也是这项制度对北魏王朝的反噬吧!

0 阅读:324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