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大战,最终以朱元璋大胜为结果,陈友谅被杀死为事实。战斗结束之后,按照古代作战的通常做法,胜利的一方,都是要论功行赏的。朱元璋也不例外,好不容易铲除了这么大一个敌对势力,朱元璋势必要好好的犒赏一番。 于是,在小说《英烈传》当中,便有了这样一段描写: 太祖鸣金收军,驻在江岸。众将各各献功,惟有郭英不说起射死友谅的事。朱亮祖见他不说,因对太祖细说:“郭英一箭射死友谅,此功极大。”太祖大喜,称赞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有此大功,并不自逞,人所难及。先令人取黄金百两,略酬今日不施逞的大德。 看到没,战斗胜利之后,朱元璋的手下,都是“众将各各献功”,唯恐自己的功劳比别人小。但是在这中间,有一个叫郭英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说自己射死陈友谅的事。要知道,这一次朱元璋出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铲除朱元璋,为何在大家都在献功的时候,郭英反而不愿说呢? 其实,不是郭英不愿说,而是郭英不敢说。也就是说,在大家都在献功领赏的时候,郭英选择的是不敢说出实情,这是为什么呢?郭英又在害怕什么呢? 这个原因,恐怕就要从朱元璋御人的方法说起。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从朱元璋开始起兵反元开始,曾出现过胡大海与常遇春争夺先锋的事情。虽然表面上来看,朱元璋对胡大海没怎么着,但是后来胡大海的意外身亡,很难说没有朱元璋的刻意为之。 而军师刘伯温,算是对朱元璋极其重要的一个人了吧。但是,在刘伯温几次三番的故意显示自己的才能之后,不也是被朱元璋刻意冷落了吗?要不是非得用到刘伯温,恐怕刘伯温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反过来看,在之前,曾有一个叫汤和的人,在某次战斗当中,拥有莫大功劳,反而不动声色,是通过别人之口,显示出汤和的功劳。结果怎么样呢?汤和就成为了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人之一。 所以,郭英此时不敢说出实情、反而有所害怕的原因,就在于摸不透朱元璋内心真实的想法。郭英不想步胡大海的后尘,只能选择沉默,也就是所谓的不邀功。但是,这个功劳通过朱亮祖之口说出来,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在小说中,朱元璋在得知郭英并不邀功之后,不仅重赏了郭英,而且还倍加重视郭英。 换句话说,郭英不敢直接说出当时的事情,其实也是蛮聪明的。或许,当时的郭英,早就吃透了朱元璋不喜欢别人邀功的心理,也说不定呢!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大胜陈友谅,但为何郭英不敢说出实情?
虫子天下
2025-04-03 16:29:55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