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献皇帝•9 东汉纪•14•15/59孝献皇帝•考注:杨奉、韩暹、曹洪、董承、董昭,虞翻、荀攸、郭嘉, 一).东汉纪•14/59孝献皇帝•考注:杨奉、韩暹、曹洪、董承、董昭, 【考注】 ①、杨奉:东汉末年将领。公元145年出生,初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后跟随凉州军阀李傕。李傕与郭汜相争,杨奉先是帮助李傕对抗郭汜,不久后即自立门户,并护送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因此功受任车骑将军。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献帝为曹操接向许县,杨奉失势投奔袁术。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术攻打吕布,杨奉又投向吕布,助其大破袁术。同年杨奉受吕布之命进犯刘备,被刘备诱杀,终年53岁。 ②、韩暹:东汉末年将领。初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后受原白波军将领的兴义将军杨奉招纳,引军前来护卫汉献帝东归洛阳,因功受任大将军,领司隶校尉。此后居功自傲、扰乱朝政,献帝为曹操接向许县后,韩暹失势,随杨奉投奔袁术。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术攻打吕布,韩暹又投向吕布,助其大破袁术。同年韩暹与杨奉于吕布授意下进犯刘备,杨奉被刘备诱杀,韩暹欲出逃并州,中途为杼秋县屯帅张宣所杀。 ③、曹洪:字子廉。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于荥阳兵败失马时,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其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官渡之战时,曹洪留守本阵,击退了张郃、高览的猛攻。汉中之战时,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曹丕即位后,拜曹洪为骠骑将军。曹丕后因私事寻衅,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将其免死,贬为庶民。魏明帝曹叡即位,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太和四年即公元230年,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即公元232年去世,追谥恭侯。正始四年即公元243年,从祀曹操祖庙。 ④、董承:东汉末官吏,西凉系军阀,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献帝的岳父,董贵人之父。董承参与董卓之乱,曾任车骑将军,兴平二年,献帝军战败,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联合阻拦曹操,建安四年,董承对外假称接受献帝的衣带诏,与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正月事败被诛。 ⑤、董昭:字公仁,公元156年出生于三国时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初期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谥曰定。董昭年轻时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昭自此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器重。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谋划都是出自董昭之手。曹丕继魏王位后,董昭任将作大匠。青龙四年即公元236年去世,终年81岁。 二).东汉纪•15/59孝献皇帝•考注:虞翻、荀攸、郭嘉, 【考注】 ①、虞翻:字仲翔,公元164年出生于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学者、经学家、东吴的官员。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既可日行三百,亦作二百,善使长矛,于经学也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公元233年去世,终年70岁。 ②、荀攸: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字公达,公元157年出生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荀彧之侄。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终年58岁。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 ③、郭嘉:东汉末年谋士!字奉孝,公元170年出生于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郭嘉最先投靠的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袁绍对郭嘉很敬重。但郭嘉发现袁绍不善用人,绝非建功立业之主,便毅然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曹操集团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207年去世,终年38岁。
《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献皇帝•9 东汉纪•14•15/59孝献皇帝•考注:杨奉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4-03 17:09: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