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绝对是中国最牛的包工头!1993年,还在做工程的黄德满花了3000元,接手了一家快倒闭的小宾馆,起名维也纳,仅用3招,逆势翻盘,开店500多家,成为中国精品连锁酒店第一人。那他究竟用了什么绝招呢? 黄德满,1958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镇,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以务农为生,家中并不富裕,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尽管如此,黄德满自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他凭借不懈的努力顺利考入了大学。对于一个来自乡村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命运并没有完全眷顾他。当时家庭经济拮据,黄德满为支付学费四处筹措,最终发现连50块钱的学费和体检费都难以凑齐。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心中的大学梦想,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农业工作。 尽管如此,黄德满并未沉沦于困境之中。由于深知仅靠务农无法改变命运,他开始在空闲时学习商业技巧,探索各种生意机会。初期,他尝试了多种行业,从事过十几种不同类型的生意,虽然都未能赚取到可观的财富,但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直到他接触到了木材生意,通过低价收购家乡的毛竹,并将其出售给城里的家具厂,黄德满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一条商业道路。短短几年间,他的努力结出了果实,成功地实现了经济上的突破,成为了村里的“万元户”。 1993年,黄德满决定进军深圳,这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蓬勃发展的城市。手头只有5000元积蓄,他选择了用3000元承包了一家快倒闭的小旅馆,剩下的2000元则用于土方石工程的投资。那个时候,深圳的房地产行业正迅速兴起,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断涌入,黄德满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把握了这一机遇。旅馆生意吸引了大量的过路客,而土方石工程的项目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黄德满很快积累了可观的资金。 随着资金的积累,黄德满的商业眼光愈加精准。在1999年,土方石行业逐渐趋于饱和,而酒店业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面对行业的变化,黄德满果断做出了战略转型,将积累的资金和经验投入到酒店行业。 他给自己的酒店取名为"维也纳",寓意高雅、优质的欧式风情。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五星体验,二星消费"的口号,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超高性价比的住宿选择。 在确立了"五星体验,二星消费"的独特定位后,黄德满开始着手打造维也纳酒店的第一个"杀手锏"——精品爆款房型。他深知,要让顾客真正买单,光有口号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产品力。通过深入市场调研,黄德满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酒店的核心诉求,其实只有两点:一是干净舒适的睡眠环境,二是便捷周到的基础服务。 接下里,黄德满开始对酒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他毅然决定砍掉游泳池、健身房等鸡肋设施,将节省下来的空间和成本,全部投入到打造精品客房上。每个房间的布局经过反复优化,力求在有限面积内,最大化体验感。从床垫到枕头,从毛巾到洗漱用品,黄德满对每一处细节都精雕细琢,务求做到五星标准。 与此同时,维也纳酒店在服务上也下足了功夫。酒店推出了全天候管家服务,确保客人的每一个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前台、客房等各个岗位的服务流程也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杜绝服务死角。通过这些举措,维也纳酒店很快在口碑上取得了突破,好评如潮。 但是,黄德满清楚,要将维也纳酒店做大做强,仅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一支过硬的团队,与他一起并肩作战。这便是黄德满的第二招——合伙人机制。他果断推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政策:只要在维也纳酒店工作满一年,并通过"维也纳大学"的店长认证,就可以申请成为合伙人,并有机会成为分店的掌门人。 这一举措,犹如一剂强心针,极大地调动起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纷纷在岗位上释放自己的潜能。为了帮助合伙人更好地经营门店,总部还为他们提供全方位赋能,从选址到日常运营,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维也纳酒店还设置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将员工利益与门店业绩紧密挂钩。完成月度目标,店长可获得30%的业绩分红;完成年度目标,还可获得虚拟股权和20%的年度净利润奖金。这套分红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了企业的主人翁,极大释放了团队的战斗力。 通过合伙人机制和系统赋能,"维也纳大学"逐渐成为维也纳酒店的人才摇篮,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素质的店长人才。这为酒店的连锁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仅几年时间,维也纳酒店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规模呈几何级增长。仅仅几年时间,维也纳酒店便从一个地方性的酒店品牌,发展成了一个全国连锁的酒店集团,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这一切,离不开黄德满的远见卓识、务实的管理方式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成功故事,也为许多人树立了一个从草根到巨头的商业传奇。
他绝对是中国最牛的包工头!1993年,还在做工程的黄德满花了3000元,接手了一
墨染青天
2025-04-03 20:25:12
0
阅读: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