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大姐得肺癌去世,在大姐的葬礼上,于和伟没有掉一滴眼泪,人们纷纷指责他:“吃姐姐奶水长大的弟弟,冷漠无情,大姐白疼他了,”当网友得知背后的原因,也替他难过……
1952年农历正月初九,江苏无锡,于和伟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一年,中国刚刚渡过了朝鲜战争的阴影,国家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十分艰苦。于和伟家境不容乐观,父亲于强是个体力劳动者,母亲李素英只能在家照顾孩子。
于强和李素英新婚不久便有了第一个女儿,此后又接连生了5个女儿。于强一心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对六个女儿都不以为然。直到于和伟出生,于强才欢天喜地,觉得家族香火终于有人续上了。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于和伟满周岁那年,于强突发急病去世,留下妻子和7个年幼的孩子。这个家顿时陷入绝境,李素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了赚钱养家,她开始到镇上应聘,白天在豆腐厂辛苦做工,晚上再翻山越岭回到乡下,靠着种些薯类蔬菜勉强度日。
李素英已经不再年轻,她四十多岁了,连奶水都没有,更别说有时间精力照顾孩子。
于是,抚养于和伟的重任理所当然落到了大姐于晓身上。她比于和伟大八岁,刚结婚生子,便把自己的奶水分给这个弟弟喝。每天她都要一边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边照看于和伟,可谓是疲于奔命。
但她从不抱怨,只要弟弟能饱饱吃一顿奶水,她就心满意足了。
在大姐的呵护下,于和伟渐渐长大成人。儿时的他性格内向,不太与人打交道,但他有一项特长,就是唱歌。村里办晚会,于和伟总是最后一个上台表演的,他甜甜的嗓音深受大人们喜爱。
如果不是家境困难,也许他完全可以走上一条音乐之路。
转眼到了毕业季,于和伟的表现并没有让老师们满意。他的语文、政治全都是不及格,唯有音乐成绩尚可。
老师们商量后,决定还是给于和伟一个机会,让他进县里的师范学校学习音乐专业。反正农村本来就缺老师,于和伟勤奋的话,未来可以回村里当老师。
这个消息对于和伟家来说无疑是喜讯。大姐于晓欣慰地说:“我们和伟以后可以当老师,不用再种地了,妈也可以轻松些了。”李素英虽然还在豆腐厂打工,但已经五十多岁了,体力逐渐跟不上。她也希望儿子能早点工作,分担家计。
于和伟毕业后顺利进了师范学校音乐专业。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学习,很快便成了班里的尖子生。四年学习一晃而过,于和伟优异地毕业了。
确实,在学校实习期间,于和伟发现自己更喜欢舞台,喜欢将心中对人生的感悟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他凭借优异的歌喉和表演天赋,被县话剧团录取了。
虽然话剧团的收入微薄,但对于和伟一家来说已算不错。
在话剧团,于和伟遇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宋林静。林静是团里的小花旦,长得极美,性格活泼开朗。两人一见钟情,经常排练后在河边长谈到深夜。
然而好景不长,林静的家人反对这门不合时宜的婚事。于和伟虽然痛苦,但他决定默默等待,相信总有一天能配得上林静。
为了提高自己,于和伟决定考取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家里原本存了点钱想买钢琴给孩子学琴,但最后都拿出来支持和伟到上海读书。
临走时,大姐于晓又一次慷慨解囊,将自己辛苦积累的4000元全都给了弟弟,让他放心去读书。
在上戏的日子,于和伟过得飞快而充实。他全心投入学习,表演天赋也日渐磨砺。可就在他即将毕业之时,却接到家里的噩耗:大姐于晓因癌症离世,时年仅四十岁。
于和伟急忙赶回家,却见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都痛哭失声,自己却无动于衷,久久不能言语。
其实,他内心比谁都悲伤。大姐于晓是他的第二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比天还高。可正是对大姐的眷恋太深,于和伟反而无法面对这个离别的事实,只能在心里默默哀悼。乡亲们误会了他的冷漠,但于和伟没有时间去解释。
学成归来后,于和伟带着沉重的心情投入到演艺工作中。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大姐的心愿,也想尽快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让母亲安度晚年。
谁知道,进入演艺圈的最初几年都是平坦的,于和伟只能接一些跑龙套的活,收入微薄。在绝望中,是妻子宋林静一直鼓励他不要放弃。
直到四十岁,于和伟的演技和人脉才渐渐积累起来。他开始在一些电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逐渐晋升为配角,再后来终于担当起了主角。
观众们也逐渐熟悉他洗练的表演,仿佛这个人就活在银幕中的一样。经过漫长的等待,于和伟终于迎来了事业高峰期。
现在的于和伟已经是一线老戏骨,他用自己稳重内敛的演技诠释了无数经典角色,在业内积累了高度口碑。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常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也经常捐款资助家乡的贫困学生。在举办追思大姐的仪式上,于和伟落泪谢罪,表达了对大姐生前的谢意和歉意。
人生就像一场戏,过去的苦难都已褪去。现在的于和伟享受着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他时常仰望夜空,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个角色,都是他成长路上的导师。于和伟这一生,不仅获得了外在的成功,也收获了内心的平静。
用户10xxx27
于和伟应与他大姐最小差二十岁!差八岁吃他姐奶,要有脑子就不能这样写!
用户16xxx60 回复 04-05 08:44
没有审稿人~就发稿啊![敲打]
用户10xxx08
能不能别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