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所遵循的商业模式脉络颇为清晰,他并非将重点置于前期的重度研发环节。往往是在某一产品所处的产业链发展成熟之际切入市场,顺手挖来同行的研发骨干,像某利的整个研究院团队都曾是他的目标。如此一来,既避开了前期摸索时耗费的巨额研发资金,又躲开了供应链起始阶段的高价困境,再佐以国内堪称一绝的营销手法,转眼间便能拼凑出一款性价比出众的产品,销量表现自然不俗
回首往昔,雷军做手机时的模式、历程,与当下造车之举如出一辙,只不过当年与之对标的是魅族罢了。从一定意义来讲,雷军多是在搭乘国产化发展的东风,可要是论及对国产自研的切实助力,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新能源车领域,速度或许是最易达成、最无足轻重的一项指标了,与之相反,安全问题被提及的频次相较于燃油车高出许多倍。一句“速度即信仰”,便能轻易撩拨起无数年轻人的热情
智能驾驶堪称新能源时代的必争之地,且属于需重金投入的关键技术领域。瞧瞧小鹏、理想,多年持续烧钱投入,才刚刚初见成效,华为更是早早就在无人驾驶层面布局深耕。要知道,智能驾驶技术迭代迅速,若没有从源头开始的扎实投入,没有一代又一代的优化打磨,单想依靠供应链“借力打力”,恐怕难以迈向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