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内批阅文件,突然,卫士在门外报告说,有一位叫李治的首长要见他,腰里还别着枪,毛主席眼睛一亮,大笑道:“别说带着枪,就是带着刀子也让李治同志进来!"
新中国成立后,李治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学院卫生部部长,然而,他并未因职位的变化而忘记初心。
有一次,因为缺少经费购买医疗设备,李治不得不亲自到北京找毛泽东。当时,因为身上带着枪,李治被工作人员拦下。
毛泽东知道后,立即下令:"别说带着枪,就是带着刀子也让李治同志进来"
要知道,中南海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办公和居住地,其安保级别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允许一个人带枪进入,这意味着对这个人有着百分之百的信任。
毛泽东对李治的这种信任,不仅体现了他对李治个人品格的认可,更是对李治多年来为革命事业所作贡献的肯定。
当时,李治申请的金额是3000万元旧币,用于购买急需的医疗设备,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了。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不仅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笔资金,还将金额提高到了惊人的3亿元。
在批准资金的同时,毛泽东还特别叮嘱李治,如果有什么事情,随时可以来找他。
李治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谁能想到,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呢?
年少的李治原本对医学并无特别兴趣,然而命运往往喜欢跟人开玩笑,中学时期,他的家乡突然爆发了一场可怕的霍乱,目睹了疾病的无情和医生的无助,李治下定决心要学医救人,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让他走上了医学之路。
学成之后,李治在南昌开了一家私人诊所,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地行医济世,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李治被迫从军,成为了张辉瓒部队的一名上尉军医,然而,这看似不幸的经历,却为他日后加入红军埋下了伏笔。
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爆发。张辉瓒部队大败,李治被红军俘虏,面对这群衣衫褴褛却斗志昂扬的红军战士,李治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打动,他毅然决定加入红军,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革命生涯。
在红军中,李治的医术很快就展露头角,他负责救治的1000多名伤员中,仅有两人因伤势过重未能救活。
这惊人的治愈率,让他在红军中声名鹊起,然而,真正让李治名声大噪的,是在长征途中的两次"神医"表现。
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身受重伤,情况危急,众人束手无策。
李治挺身而出,凭借高超的医术,成功救回了贺子珍的性命。
不久之后,周恩来又因肝脓肿高烧不退,李治大胆采用了土法,再次创造了医学奇迹。
李治的医术不仅高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创新,他深谙中西医之长,常常将两者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治疗方法。
比如,他擅长用中药治疗伤寒、痢疾等常见病,在当时药品匮乏的条件下,挽救了许多革命同志的生命。
正是因为这些惊人的医术,李治赢得了党和军队高层的普遍尊重。即便是以火爆脾气著称的彭德怀,见到李治时也是客客气气的。
有一次,林彪因痢疾找李治看病,急切地要求一天内治好,李治却用打仗的比喻巧妙地解释了治病的道理,让林彪心服口服,这些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李治在高层中的特殊地位。
然而,李治的革命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长征结束后,他曾一度重病昏迷,毛泽东得知后,亲自前来探望,还破例送来一篮珍贵的鸡蛋,并写下"李治同志不能死"的字条。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这份特殊的关怀,无疑是对李治巨大的鼓舞。
直到晚年,李治仍然心系医疗事业。他持续关注医学发展,为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李治将军的传奇人生,我们不禁感叹,在革命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冲锋陷阵的勇士,更需要像李治这样的后勤保障者。他们或许没有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却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