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日本列车员粟野重吉,在火车上对一名中国老太太施暴,其他中国人不敢制止,正当他洋洋得意时,被两名弱女子连捅30多刀。
安荣卿和文敬一出生于1916年,是海龙镇上的青梅竹马。
尽管家庭背景天差地别,但这并不妨碍她们成为最好的朋友,安荣卿出身富商之家,从小就是个安静贤淑的女孩,说话轻声细语,举止端庄大方。
而文敬一则恰恰相反,她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也许是为了给生活增添一些色彩,文敬一天生就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总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
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就这样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友,她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共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然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如同一记惊雷,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安荣卿和文敬一才15岁,正是懵懂少女的年纪,她们亲眼目睹了日军占领家乡后的种种暴行,无辜的百姓被殴打、虐杀,家园被烧毁,妇女遭到凌辱...这些残酷的现实,在两个年轻女孩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也点燃了她们心中的爱国之火。
从那时起,安荣卿和文敬一开始悄悄地参与一些抗日活动,她们利用课余时间,在镇上张贴抗日标语,向同学们传播抗日思想。
虽然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需要莫大的勇气。
时光飞逝,转眼间,两个女孩已经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海龙镇小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她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她们巧妙地将爱国思想融入课程中,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有时,她们还会组织学生秘密制作抗日传单,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张贴在街头巷尾。
然而,这些行为很快引起了日本当局的注意,学校里开始有人盯梢,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安荣卿和文敬一意识到,继续留在这里,不仅无法实现更大的抗日理想,还可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危险。
1936年3月的一天,两个年轻的女教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们要离开家乡,前往齐齐哈尔,加入当地的抗日游击队,这个决定意味着她们将彻底告别过去的生活,踏上一条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道路。
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安荣卿和文敬一登上了前往齐齐哈尔的火车,她们的行李很简单,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就是藏在衣襟里的两把锋利的匕首,这是她们为自己准备的防身武器,也是她们决心为国效力的象征。
日本列车员粟野重吉坐在车厢,随后一个一个年迈的中国老太太上车,坐在了他的对面。
随后粟野重吉口中吐出恶毒的咒骂,抬脚就要踹向老太太,
车厢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乘客们都低下头,不敢直视这一幕,只有安荣卿和文敬一,眼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两名女生站了起来,她迅速从衣襟里掏出匕首,对着粟野重吉就捅了三十多刀,他不可思议地看着两个瘦弱的中国女孩,随即重重地倒在了血泊中。
车厢里一片死寂,所有的乘客都惊呆了,他们难以相信,两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孩竟然做出了如此勇敢的举动。
然而,安荣卿和文敬一知道,她们的行动虽然解气,但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果然,不到半个小时,日本宪兵就冲进了车厢,将她们粗暴地押走了。
两个女孩被关进了吉林公主岭监狱,日本人怀疑她们是共产党的成员,对她们进行了残酷的审讯,然而,无论日本人如何折磨,安荣卿和文敬一始终保持沉默,没有透露任何有关抗日组织的信息。
在狱中,两个女孩互相支持,给对方以力量,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她们也没有放弃希望,她们坚信,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终有一天会赶走日本侵略者。
得知女儿被捕的消息后,安荣卿的家人四处奔走,试图用钱财营救她们,经过多方周旋,日方终于同意释放两人,条件是她们必须公开忏悔,并承诺不再参与任何抗日活动。
当这个消息传到监狱时,安荣卿和文敬一陷入了沉思,她们可以选择妥协,重获自由,回到从前的生活,但是,这样做是否意味着背叛了自己的信念?是否辜负了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同胞?
经过一夜的思考,两个女孩做出了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第二天早上,当日本军官来询问她们的选择时,安荣卿和文敬一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我们不怕死,如果这样苟且活下来,才真的有失中国人的尊严。我们愿以我们的血唤醒更多的国人!"
这个回答彻底激怒了日本人,1936年6月的一个清晨,年仅20岁的安荣卿和文敬一在监狱中英勇就义,她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什么是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