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矛盾根源不是来自中国,而是美国自二战以后建立的全球化体系和自由贸易信仰!”卢比奥突然发表重磅演讲,他认为必须颠覆原有的全球贸易秩序,改变美国的全球化信仰,才能为美国经济找到浴火重生机会。 1,为什么卢比奥宣称中美矛盾的根源并不是来自于中国,而是来自于美国自身的全球化体系和美国自身的制度?这是否是在转移视线? 卢比奥作为美国著名的强硬反华派,竟称中美矛盾核心来自美国自身两党制和全球化体系,挺让人意外。美国为对付中国成立“中国问题委员会”,可开会首日却在找自身问题。 多年来美国各种打压中国,贸易战等手段层出不穷,结果是中国受了点影响,美国自己也损失不小。卢比奥指出美国花太久才意识到中美竞争挑战,还说美国几十年来两党深信全球化能带来财富和平,将此当成国家信仰,构建了政治和外交根基。也许是美国在与中国竞争中没占到便宜,才让他有了这样的反思。 2,在美国国务卿卢比眼中:中美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核心问题啊?那么,现在这种转变是否是美国态度的转变?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态度转变挺值得琢磨。 在被中方制裁后,他变得低调务实,没了以往的咄咄逼人。本来担任美国国务卿之后,卢比奥反华本性没有改变,他们却试图在全球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 从核心矛盾看,美国一直靠美元霸权横行,可中国制造业崛起冲击了其霸权地位。美元再厉害,没东西可买也是废纸,而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至于美国态度转变,此前布林肯、耶伦等高官主动找中方交流,五角大楼还多次想建热线,说明美国某些方面需要中国配合。卢比奥的转变,一是为争取参议院支持,二是想缓和中美关系,不然无法和中方有效沟通,对美国损失巨大。 3,卢比奥目前对待全球化问题的思维模式转变和态度转变,其实代表了整个白白宫和特朗普团队的思维转思维转变。 卢比奥这思维和态度转变,确实能看出背后白宫和特朗普团队的风向。特朗普公布内阁名单,选卢比奥当国务卿时,欧洲外交界一开始还“谨慎乐观”,觉得他外交经验丰富又支持北约,台海问题上还对华强硬,是“适合特朗普”的。可后面其他非“亲欧挺乌”立场人选一出来,欧洲就慌了。 卢比奥态度转变也反映出美国在全球化和贸易问题上的算计。他们或许想借这种转变继续维持自己的霸权,围堵中国成了他们所谓的“核心任务”,但这种逆全球化的做法,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通过卢比奥的谈话,我们可以预期啊,未来一个开放的美国,自由的美国,将会彻底改变成一个封闭的美国,自闭的美国,这是未来发展大趋势。 卢比奥这一番操作,真是把美国的霸权本质暴露无遗。4月1日他嚷嚷着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还扯什么“系统性地限制外国人进入西藏地区”,要“恢复互惠待遇”,可事实呢?2020年美国就对中国驻美外交官设“旅行半径限制”,2023年中国外交官签证被拒率高达27%。他口中的“互惠”就是个幌子,单边打压才是真。 再看看坎贝尔还指望卢比奥和特朗普政府能跟盟友合作,别封闭自我。但从卢比奥的行径来看,美国未来走向封闭、自我的趋势很明显了,这老剧本翻拍得真让人无语。 5,本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基本上是白宫的集体决策,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打乱之前全球化的部署,开启一个美国至上的时代。 特朗普这轮关税政策说是白宫集体决策,想打乱全球化部署开启美国至上时代,简直是异想天开。当地时间4月2日,他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10%“最低基准关税”,还对多国加征关税,宣称要“重新定位美国制造”。 但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指出,没那么容易。关税不确定性会让企业支出计划锐减,美国制造业基础材料和零部件也不足。 权威经济学家也反驳,征收关税会让美国消费者价格上涨、加剧通胀,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比如计算机制造商宏碁宣布笔记本电脑在美国市场涨价10%。想用关税结束全球化,这开关可没那么好按。 6,美国内部的泡沫和矛盾已经根深蒂固,无论是卢比奥还是其他任何人,想改变根本不可能。 美国内部的泡沫和矛盾那真是积重难返,就说卢比奥,他想改变现状?简直是天方夜谭。卢比奥可是美国政坛有名的对华鹰派,不管是当参议员还是所谓国务卿候选人,对中国的偏见那是根深蒂固。他大放厥词说中国靠“谎言和欺骗”成超级大国,还在各种场合强调对华强硬。 美国现在奉行“美国优先”,卢比奥也得跟着这政策走。美国内部贫富差距巨大、种族矛盾尖锐,这些问题不是他一个人能解决的。他那些对华的强硬言论,不过是为了迎合美国国内部分势力,本质上就是“换汤不换药”,想改变美国内部的烂摊子,根本没门。 图源网络视频侵删
一位外国网友说:”全世界都在排队谈判豁免,只有中国在寻死路上又向前一步。“纠正
【19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