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石光银种下的6万亩林场被纳入生态林场,禁止砍伐,这样一来,石光银手握

历史海大富 2025-04-06 01:20:00

1998年,石光银种下的6万亩林场被纳入生态林场,禁止砍伐,这样一来,石光银手握几千万的资产不仅挣不到钱,每年还得倒贴几十万,然而就在他不知道咋办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石光银,1952年出生在陕北榆林的一个小村庄。那时候的陕北,风沙肆虐,曾经的绿地早就被黄沙吞没。小时候,石光银亲眼见过沙尘暴的厉害,六岁那年,他差点被卷走,幸亏家人及时找到他,可一起玩的小伙伴却没那么幸运,从此没了踪影。这事儿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暗下决心,长大后得干点啥,让这黄沙滚远点。 长大后,石光银看着父母为了躲风沙一次次搬家,日子过得苦不堪言。1984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农民承包荒地治沙,他没犹豫,辞了铁饭碗,拿出全部积蓄,还卖了家里的东西,凑了3万块钱,投进了治沙这事儿。家里人劝他别瞎折腾,可他觉得,这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子孙后代留点希望。 刚开始,治沙可没那么容易。头一年,他种的树苗因为缺水全死了,村里人笑他是个傻子,劝他赶紧收手。可石光银不服输,第二年,他找来专家帮忙,承包了3000亩沙地,学着用科学方法种树,终于看到沙地上冒出了绿色。从那以后,他的林地越种越大,荒漠一点点被绿树盖住,大家开始叫他“治沙英雄”。 到了1998年,石光银的林地已经扩展到6万亩,他想着靠卖木材赚点钱回来,再多治点沙。可就在这时候,国家下了通知:这6万亩林场被划成生态林场,禁止砍伐。这一下,他傻眼了。种树花了大半辈子积蓄,本指望卖木头回本,现在不仅一分钱赚不到,每年还得掏几十万养护费。村里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活该,有的说他脑子进水了。石光银心里憋屈,可他没想过撂挑子,这片林子是他对家乡的承诺,咋能说放弃就放弃? 那段时间,石光银天天琢磨咋办。他算了一笔账,光靠种树不卖木头,这日子没法过。就在他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他灵机一动:能不能在林子里搞点别的营生?他想到养殖业,买了些鸡鸭鹅的幼苗,在林地里搭了棚子试着养起来。刚开始不顺利,鸡鸭不适应沙地,好多都死了,他急得满头汗。可他没放弃,慢慢摸索,调整喂养方法,家禽终于在林子里活下来了。 后来,石光银发现,林子里的鸡鸭不仅能活,还长得挺好。它们在树下跑来跑去,吃杂草,粪便还能给树当肥料,树也长得更壮了。他又买了些羊回来,林下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靠卖鸡蛋、鸭肉和羊毛,他总算有了收入,经济压力没那么大了。更重要的是,这法子还带动了村里人,大家跟着他学养殖,日子也慢慢好起来。 有了养殖的钱,石光银没停下治沙的脚步。他接着承包荒地,把林子扩大到25万亩。以前漫天黄沙的地方,现在满眼都是绿树,沙尘暴少了,空气也清新了。石光银的事迹传开后,他被评为“全国治沙英雄”,可他还是那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觉得自己没啥了不起,能让家乡变绿,他就知足了。

0 阅读:0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