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4-06 11:28:25

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这时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   (信息来源:2022年02月22日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天炎:只身战群敌,电波里的孤胆英雄) 1932年,潘天炎出生于湖北枝江的一个贫困家庭,当时中国正遭受内忧外患,百姓生活艰难,他年幼时接连遭遇不幸,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母亲又因病去世,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痛苦。 幼年的诸多遭遇,锤炼出他不屈不挠的意志,为其人生道路奠定根基,还影响着他未来的抉择。 1949年,潘天炎刚满17岁,还懵懂无知,却不幸被国民党强征入伍,他被迫卷入了国共内战的漩涡中,同年夏末,在湖南战场上,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惨遭败绩,而就在此役中,一位解放军营长伸出援手,让潘天炎免遭战火荼毒。   在与解放军接触的过程中,潘天炎被他们严格的纪律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所深深打动,这种经历让年轻的潘天炎萌生了强烈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中来。怀着这份热忱,他毫不迟疑地向解放军提出了参军的请求,希望能够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起初因为身体条件不太好,没能通过选拔,但他没有灰心,一直跟着队伍,希望能有机会加入,他的诚恳和不放弃的精神,最终感动了部队领导,领导决定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破例成为了一名军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潘天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赴朝作战,1951年1月28日,38军于鼎盖山阻击战里与敌军鏖战六天六夜,四次成功击退敌人进攻。 就在部队接到撤退转移的命令时,潘天炎因为想上厕所,去了附近的草丛方便,等他回来时,却发现战友们已经撤离,只剩下他孤零零地留在阵地上,而装备精良的美军正快速逼近。 面对敌人数量远超自己的危急情况,年仅19岁的潘天炎没有丝毫畏惧,他充分利用手中为数不多的手榴弹、一支步枪和有限的子弹,巧妙地布置了一些小机关,还大声喊话虚张声势,让敌人摸不清情况,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 随后的战斗变得更加艰难,潘天炎在战壕和临时掩体之间灵活地转移,有时正面开枪射击,有时从侧面突然袭击,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尽可能地消耗敌人的力量。 没了子弹,他就捡起石头当武器,拼命守住阵地,美军一轮又一轮地冲锋,都被他靠着机智和勇敢给挡了回去,他用尽一切办法,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也毫不退缩,誓死保卫阵地。 夜色降临,美军再次发起猛烈攻势,这是他们的第九次进攻,就在危急时刻,支援部队及时赶到,映入他们眼帘的景象令人难以置信,经过残酷炮火摧残的阵地上,竟然只有一名战士孤身坚守! 潘天炎凭借着顽强意志和过人胆识,独自一人击退了敌人九波进攻,消灭了三十多个敌人,成功为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争取了关键时间,他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潘天炎的英雄壮举在整个志愿军中广为流传,战后他被授予“青年英雄”的荣誉称号,并且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不过,英雄的故事并未因此画上句号,他转而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一直到1973年因病逝世。 如今,他家乡的民众为缅怀他而特立一座纪念碑,以使他的英勇事迹永垂不朽,激励后世之人。 潘天炎的人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他小时候经历了很多苦难,后来成为一名勇敢的孤胆英雄,最终,他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   潘天炎的人生轨迹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他的故事体现了个人命运和国家记忆的交织,也展现了普通人在战争年代所爆发出来的伟大力量。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