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心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牺牲的英烈。
教员专门题写了两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当时的筹备组打算从两幅字中挑选更完美的字拼成一幅。
但是编外人员魏长青却表示反对。
魏长青是当时北京琉璃厂著名的书法篆刻家,也负责最后把字刻到纪念碑上,他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一个条幅的字体,其气势笔势是有连贯性的,不能拆开拼用。”
经过讨论,组委会认可了魏长青的意见,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教员完整的一幅字。
而且因为教员写的毛笔字每一个字大小是9厘米左右,要放大到纪念碑上,每个字大小超过2米,要放大20多倍。这样一来,近距离根本就看不清笔势结构了。
还是魏长青出手,他先仔细研究教员书法作品,精细描绘放大后的字,然后再将之缩小和原稿对比,最后丝毫不差。
在往石碑上镌刻时又遇到问题,黄岗岩材料的碑心又硬又脆,一使劲就蹦了。
魏长青提出用胶皮覆盖石碑,先在胶皮上雕刻文字,然后使用高压喷金刚砂,在石碑上喷出文字,最后使用紫铜为胎,采用鎏金工艺制成金子镶嵌……
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才有了今天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知识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