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焦播客 鲍勃·迪伦,以音乐革命世界的那一刻 | 摇滚迷幻纪事02
当迪伦以摇滚乐挑衅传统,观众为何视其为对民谣精神的“背叛”?从格林威治村的吟游诗人到摇滚先驱,迪伦的转变究竟是商业妥协,还是对创作自由的终极追求?迪伦与当时民谣歌手的不同之处有哪些,在这期播客我们讨论了这些话题。
以下内容节选自本期播客→
播客嘉宾林晓筱:“民谣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被观众赋予了许多期待,其实是给具体的歌手带来了太多本不应该他们去肩负和负担的,换句话说,也不应该由民谣去承担的东西。人们从期盼他们发生,到很多时候要求他们发生。所以说对于个体来说,他们的风格,他们的内容全都被固定住了。大家仔细体会一下,一开始是希望他们发生,完全被动的,就听到即赚。到后来不满意了,就要求他们发声。这个跟我们现在的音乐界如出一辙,一模一样。很多听众都是被惯坏的,很多听众就是觉得我要来现场,我就要听你们专辑里面的金曲,你们不给我唱退票差评。但是歌手他对现场,他对演唱是另外一种呈现的逻辑和自我的一种表达。他有时候跟观众之间是对抗的,所以说他们的风格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巡演。”
“民谣说到底其实是我们眼中的一种风格,在迪伦眼中他就是歌,一首歌而已。它来自哪里不重要,经过谁,流向何方可能更重要。我想用我听到过的最棒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个话题。民谣不是经典,而是经过。经典意味着生存和接受,意味着成为标杆,不可改变。但经过意味着发生,意味着偶发性,意味着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