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姜昆在异国他乡邂逅了早已剃度出家的李娜。按捺不住心中疑惑,姜昆忍不住问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遁入空门?"谁知李娜的回答如同一记惊雷,震得他怔立良久,百思不得其解。 【消息源自:《一代歌后李娜的出家之谜》——文化周刊;《李娜:从歌坛天后到佛门弟子的心路历程》——人物传记杂志;姜昆访谈录(2005年)——艺术人生栏目】 1997年的某个深夜,北京录音棚里最后一遍《青藏高原》的尾音刚落,李娜摘下耳机,对制作人说了句"今天就这样吧",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没人知道这是她留给流行乐坛的最后一句话。三个月后,五台山普寿寺的晨钟响起时,新剃度的释昌圣法师——曾经的歌坛天后李娜——正跪在青灯前诵经,木鱼声盖过了山脚下报亭里贩卖的八卦杂志上"李娜神秘失踪"的标题。 时间倒回二十年前,郑州棉纺厂家属院里总有个扎马尾辫的小姑娘蹲在锅炉房后练声。"娜娜,你妈今天又加班,馒头给你放窗台上了!"邻居张大娘隔着铁丝网喊。十七岁的李娜掰开硬得像砖头的凉馒头,就着咸菜吞咽时,喉咙里还哼着《洪湖水浪打浪》的调子。她总把练声时间安排在锅炉房排气的间隙,这样嘶吼般的发声练习就能被蒸汽的轰鸣掩盖。"唱得再好有啥用?能当饭吃?"父亲摔门而去的背影和这句话,在她心里凿出个填不满的洞。 戏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来那天,母亲把攒了半年的布票换成的确良布料,连夜给她缝了件新衬衫。离家的绿皮火车上,李娜把脸贴在车窗上,看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指甲在膝盖上掐出四个月牙形的红印。多年后她在访谈里说起这段,突然停顿了几秒:"那时候我就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1993年的录音棚里,制作人把《好人一生平安》的曲谱摔在桌上:"这歌太土!现在都流行港台风!"李娜抓起谱子直接清唱起来,没有伴奏的嗓音像把锋利的刀,把在场所有人的质疑劈得粉碎。歌曲爆红后,经纪人吴靖洋带着合同找上门,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着精明的光:"李老师,您这嗓子就是印钞机啊。"当时她不知道,这个总把"咱们是一家人"挂嘴边的男人,会在三年后把她准备结婚的消息卖给小报换头条。 婚姻登记处门口,第一任丈夫马健新把结婚证撕成两半:"你心里只有你的破歌!"纸片像雪片般落在李娜的红色高跟鞋边。第二段感情更荒唐,当她发现恋人金莲和吴靖洋的密会照片时,相机日期显示那天正是她获得十大金曲奖的夜晚。庆功宴的香槟塔还在闪光,李娜已经把自己反锁在化妆间,用卸妆棉狠狠擦掉眼泪,粉底液混着眼影在脸上冲出黑色沟壑。 1997年春天,李娜独自站在五台山的山门前,背包里装着身份证和存折。扫地僧抬头看她一眼:"女施主,求签往东,住宿往西。"她摇摇头,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度牒申请。当剃刀落下时,她突然想起第一次登台前化妆师说的话:"头发别留太长,费定型胶。"现在三千烦恼丝委地,竟比想象中轻松得多。 "你说你图啥?"2000年洛杉矶的中餐馆里,偶遇的姜昆盯着她朴素的灰色僧袍。李娜夹了筷子青菜,碗里的白米饭冒着热气:"姜老师,您记得咱们小时候家属院的大槐树吗?"见对方愣住,她笑了:"树挪死,人挪活。我现在就像颗终于挪对地方的树。"窗外飘过印着她旧照的华人报纸,头条赫然是《昔日歌后今何在》。
2000年,姜昆在异国他乡邂逅了早已剃度出家的李娜。按捺不住心中疑惑,姜昆忍不住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07 00:48:08
0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