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官 这次和2018年很不一样,2018年是只给我们加关税,意在针对中国,当时很流行的一个叙事逻辑是大量制造业会被迫向东南亚或者其他地方转移,对中国经济、就业会产生致命打击。后来的事实印证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确实发生了,而且非常蓬勃兴旺,但对中国本身制造业的打击并没有发生。
相反,因为疫情的机会,中国的制造业反而在全球更进了一步。也因为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自主可控,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也上了个台阶。FT有过一则评论,现在回头看,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2025年的关税是普遍性的,大家都有,虽然最后谈判下来可能有些国家能豁免,但关税大棒的确是挥舞在所有人头顶的。也就不存在挤出中国本土制造业去海外的逻辑。
如果大家关税都一样,凭什么指望海外供应链来替代国内供应链?不可能的。国内有的是办法可以继续降本增效。制造业回流美国icon更是荒唐,建一批工厂的时间可能川普任期就结束了。
美国真的想让制造业回归,重新掌握制造的自主可控,靠的应该是科技革命,大规模机器换人,大规模智能制造,而不是靠关税梦回70、 80年代。
这一点来说,拜登政府其实干得不错,任期上出现了人工智能科技革命,跟欧洲icon和日韩的盟友也高度团结,同心同德。对我们采取的是明拉暗打的策略,合纵连横孤立我们,而且还让我们没有反抗的着力点,找不到大规模刺激经济的决心。相比之下,民主党icon人那套打发对我们的长期崛起打击更大。
川普这些东西,见招拆招,真没必要太悲观。反倒是美国自己的科技公司应该捏把汗,如果没有全球盟友的共同市场,美国自己的那点本土市场是否能容纳m7这么大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