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位公子,路过一户人家,突然甩过来一块瓦片,上面写“夜间在此相候”。公子心生一计,写下“三更后可出来”,然后再将瓦片扔回了那户人家。 这公子名叫王允,是户部尚书王通的儿子。 这日他参加考试完毕,正与友人在翠香楼喝酒放纵,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便独自回家。 路过一所宅院时,发现后门处有一个华丽女子偷偷站在那里张望,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王允被女子美貌吸引,不由地停下了脚步。 本来想上前去跟女子搭讪,奈何突然有几人骑马过来,女子不敢再等,急忙关门进去。 王允见状,也只好无奈地走了。 但是走了一炷香的工夫,王允心中始终放不下女子,于是又折回,站在女子宅院外等待。 不一会,院子里突然扔出一块瓦片,王允奇怪,赶忙快步上前捡起,只见瓦片上写道:“夜间在此相候”。 王允心道:莫非是那娇娘子在此会情郎? 于是心中醋意顿生,在瓦片上写道:“三更后可出来”。 写好后,王允将瓦片扔了进去,自己便躲在一旁等待三更到来。 不一会,王允看见一个年轻男子来到墙外,似乎在寻找什么,久寻不见后,兀自唉声叹气好一会便离去了。 王允断定那男子就是女子的情郎,心中暗暗得意。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三更,宅院后门缓缓打开,一女子跟着一个老妪走了出来。 王允上前,女子吓得大喊,王允赶忙捂住女子的嘴,道:“莫喊,你半夜在此偷汉子,瓦片让我拿到了,你要是乱喊,我就把这事说出去。” 女子一听,连连点头,王允这才放开手道:“我见你貌美,对你倾心,你我如今相见,也算有缘,你不如跟了我,我给你荣华富贵。” 女子怕王允声张,只得勉强点头。 王允道:“你出来可是为了跟那野汉子私奔?” 女子点头称是,王允心中窃喜,于是不由女子分说,将她带到酒楼,将老妪安排在楼下,自己与女子去了二楼。 第二日,王允得知女子叫曹月儿,于是道:“你既然已经从了我,你我二人便是夫妻了,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待你。” 女子听了感动不已,便把自己的银钱拿来供王允花销。 转眼几个月过去,王允落榜,其父亲来信催他回家。 王允原先不愿意,但是奈何父亲催得急,只好跟曹月儿道:“我先回家,与父母提起你,再来接你。” 王允回家后,逐渐把曹月儿抛在脑后,恰逢其父王通升官需要前往福建任职,便又跟随着父亲前往。 曹月儿在京城等了几个月,不见王允回来,于是便想前去寻找,这才发现自己竟然都不知道王允家住哪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恰逢曹家家道中落,父亲因为生意赔本抑郁而死,不久母亲也相随了去。 曹月儿没了依靠,只得跟着老妪一路走好一路打听王允的下落。 一个叫刘大的人注意到了曹月儿,装作好心的样子询问缘由。 月儿人生阅历浅便都说了,刘大道:“你说那王允,我是认得的,你若信得过我,就随我去找。” 月儿欣喜,听后连连道谢,急忙带着老妪跟着刘大一同寻找。 转眼几人来到一条江边,刘大雇了船,上船后,刘大趁着月儿不注意,将老妪推入江中。 夜间,刘大潜入月儿房间,强行与月儿行了夫妻之事。 次日下了船,刘大一改往日和善面容,将月儿卖去了青楼,任由月儿如何苦苦哀求也无法。 青楼老鸨看月儿生得貌美,给月儿改名为鸳鸯,日日逼迫她接客。 就这样,月儿在青楼一待就是两年。 一日,王允从福建来到苏州,听闻苏州有一名妓叫“鸳鸯”,于是前去青楼一睹芳泽。 见到鸳鸯后,王允心中疑惑:“此人怎么跟月儿如此相像”,于是他一掷千金,只为能见鸳鸯一面。 老鸨见他出手阔绰,便让鸳鸯作陪,鸳鸯见到王允,先是不可置信,再是崩溃痛哭,王允这才知道,眼前的鸳鸯正是月儿。 王允心中难过至极,一边道歉,一边解释寻求月儿原谅。 天明后,王允找到老鸨,要给月儿赎身,老鸨见王允是管家之子,不好得罪,便同意了。 月儿被王允带回了家,却发现原来王允早已娶妻。 王允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不好推辞,你若肯做妾,我必定好好待你。” 月儿此时已经无依无靠,只得同意了王允的要求,成了妾室。 奈何正妻泼辣,眼中难容月儿,因此对月儿百般折磨。 不久后,月儿便在王允家中香消玉殒了。 注:此文是民间,出自《曹月儿》
宋朝一位公子,路过一户人家,突然甩过来一块瓦片,上面写“夜间在此相候”。公子心生
底层史观吖
2025-04-07 10:27:43
0
阅读:214
我叫大林子
俺的主业上班班,主业必须上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