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主持人问马未都:“你身价至少100亿,你的母亲肯定为你感到骄傲自豪。”马未

青眉黛 2025-04-07 14:14:33

一次,主持人问马未都:“你身价至少100亿,你的母亲肯定为你感到骄傲自豪。”马未都却说,这点钱,跟我母亲比,我就是个贫农。” 年轻的时候,马未都经常呼朋唤友,在老北京吃火锅,一顿饭叫上十几个老爷们,敞开了肚子随便点,结账时能花掉一个月的工资。 马未都付钱的时候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在他的成长经历里,为一顿饭花功夫花大钱是习惯。 这些习惯的养成自然少不了财富的支撑,马未都自己是个有钱人,做古董收藏的名家,没有钱也经不住这样赏玩古董。 但是说到自己的收藏,马未都用捡漏来形容,他说自己的淘到的古董,都是别人看不上的,自己有幸拿到手里,实际上算不上值钱。 真正值钱的古董,是那些马未都错过的,他曾经在古玩市场对一只精致的瓷碗流连忘返,隔三岔五就要去古董行把玩。 古董行老板说这么喜欢怎么不买回去,马未都两手一摊,实在是囊中羞涩狠不下心来啊。 后来马未都再去,瓷碗已经有了买家,马未都望着空空荡荡的柜台唉声叹气,他可是错过了一个无价之宝啊。 马未都说那只瓷碗在今天至少要卖出一个亿,那才叫真的有钱,自己的收藏跟那种宝贝相比,只不过算是边角料。 不过就算是这些所谓的“边角料”,日积月累也让马未都发了大财,他的收藏能撑起一间博物馆。 众人都为马未都的鉴赏古董的品味啧啧称奇,古玩市场大门敞开,凭什么有人浪里淘沙,在古董上摔了跤,淘的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而马未都潇洒辞职淘古董,身家百亿令人艳羡。 马未都的品味不是天生的,而是耳濡目染培养的,见多了好东西,古董是优是劣他一看便知,让他眼界大开的便是母亲的殷实的家族。 有个主持人曾在马未都身价超百亿的时候采访他,问他的家人是否为马未都的成功而自豪,马未都回答道,在母亲这种真正大家出身的人面前,自己的财富算不了什么。 马未都母亲的家族世代经商,经营的还是食盐这种没有官府行文无法立足的行当,家里的底蕴自然不一般。 母亲成长时期有些像《红楼梦》中由盛转衰的贾府,虽然一切再走下坡路,但是家族中的生活起居也将就到了极点。 直到马未都出生时,家里经济状况依然不错,虽然钱没有那么多了,可是过去富贵生活深深刻印在母亲的身上。 母亲生活在北京,穿的鞋子都不从本地大品牌买,而是要从上海买手工定制,在饮食上就更为精致了,在吃肉都是奢侈的年代,马未都的母亲坚持吃新鲜的名贵食材。 有一位这样讲究的母亲,马未都的生活水准也不一般,跟马未都同一时期长大的朋友评价,马未都就是一众朋友中的新贵族。 这种从小培养的品味,为马未都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虽然因为时代因素没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但是马未都读书练字从未落下。 他后来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得益于多年的训练和坚持,马未都以自己的生活作为蓝本,编写的电视剧也大火,还在文艺圈带起了一股风潮。 在中国的人娱乐产业刚刚开始萌芽的时候,也只有那些有钱有闲的人,才能抓住时运,马未都和他的朋友就是时代尖端的弄潮儿。 不过后来他下海失败,开办歌舞厅赔了43万,那个年代的钱,能在北京买下四十多套四合院。 马未都后来说自己还不够有钱,要是自己当初会经商,如今就是北京首富了。当时赔了这么多钱,马未都还有资本东山再起,除了自己的能力优秀,还有就是母亲的支持。 43万对于平常人家就像是晴天霹雳,但是对于马未都的母亲来说不值得一提,她根本没有责怪马未都。 马未都也学习到了母亲的云淡风轻,把自己的失败经历也编写成了一部喜剧,再次取得了成功。 后来马未都沉迷古董,靠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在古玩市场一个月就能挣到八万块,九十年代的八万块价值不菲,马未都当下就高高兴兴辞掉了几百块的工资的工作。 参考资料:马未都-百科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