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不为人知的秘密!1993年,当时邀请李嘉诚在大陆投资,可以说准备充分而且充满了诚意,后来李嘉诚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来到大陆投资。 1993年,李嘉诚被诚意满满地邀请到大陆投资,表面上看是鲜花和掌声迎接的场面,但背后却藏着他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位商界大佬的每一步,似乎都带着对风险的极致嗅觉。是什么让他在众人期待中仍然保持谨慎?又是什么促使他在2012年大陆楼市热潮中果断撤资? 1993年,李嘉诚受邀来到大陆投资,当时的环境可以说是准备充分、诚意十足。那时候,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经济起飞的势头让全世界都盯着这片热土。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各种优惠政策摆上桌,尤其是对李嘉诚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几乎是铺好了红毯迎接。数据显示,90年代初,大陆的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FDI)从1990年的34亿美元猛增到1993年的275亿美元。李嘉诚作为香港商界的顶尖人物,自然成了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但李嘉诚并不是那种听到掌声就冲动上场的人。他带着和记黄埔的团队过来时,心里其实打着自己的算盘。当时的内地市场虽然机会多,可风险也不小。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性,还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比如那时候的法律体系还在摸索中,外商投资的保障机制远不如今天成熟。李嘉诚自己就说过一句话:“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热闹,得看清后面的坑。”他不是拒绝机会,而是先掂量清楚,这块蛋糕能不能吃得下,吃下去会不会噎着。 结果呢?他没有大规模撒网,而是挑了几个重点项目,比如在上海和北京的港口、基建领域下手。这不是随便选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港口和基建这类资产,既能搭上大陆经济发展的快车,又相对稳妥,不像一些短期的投机生意那么飘忽。这也为他后来的财富积累打下了基础。1993年的这一步,表面上是响应邀请,实际上是他对风险和回报的一次精准计算。 说到李嘉诚的谨慎,还有一件事特别能体现他的性格,那就是汕头大学的命名风波。汕头大学是李嘉诚一手创办的,他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数据显示,从1981年建校开始,到90年代中期,他个人捐款已经超过数亿港元,占学校建设资金的大头。但有意思的是,当有人提议把学校命名为“李嘉诚大学”时,他却摆摆手,说了句:“挂名字的事,还是谨慎为好。” 这话听起来简单,可背后藏着他的深意。当时正值他事业巅峰期,名声在外,按理说冠名一所大学是锦上添花的事儿。可李嘉诚看得更远。他知道,名字挂上去容易,但随之而来的关注和争议也多。万一学校运营出问题,或者被人拿来炒作,他辛苦建立的口碑可能会受影响。更别说,他一直信奉“低调做事”的原则,不想让自己成为靶子。这事儿后来不了了之,学校还是叫汕头大学,但这件事却让人看到,他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做事永远留一手。 如果说1993年的投资是谨慎入场,那2012年的撤资就是李嘉诚对风险洞察的巅峰之作。那几年,大陆房地产市场热得发烫,房价蹭蹭上涨,开发商跟疯了一样拿地盖楼。统计显示,2010年到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从5.25万亿涨到7.18万亿,涨幅超过36%。大家都觉得这波热潮还能再持续好几年,连不少普通人都跑去炒房。可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抛售他在内地的地产项目。 比如,他旗下的长江实业在2013年卖掉了上海的陆家嘴东方汇中心,套现72亿港元;同年还甩手了广州的西城都荟广场,赚了33亿港元。这些动作在当时让很多人看不懂,有人说他“老了,跟不上时代了”,还有人觉得他错过了赚钱的好机会。但事实证明,他又赌对了。2015年以后,大陆楼市调控加码,房价增长放缓,很多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苦不堪言。而李嘉诚早早抽身,把资金投向了欧洲的基建和公用事业,避开了风暴。 他为什么这么果断?原因很简单,他看透了周期。房地产这种东西,热的时候大家都往里冲,可一旦政策收紧或者市场饱和,转身就成烫手山芋。李嘉诚自己说过:“赚钱的机会天天有,但保住财富比赚到财富更难。”他不是不看好大陆,而是觉得那时候的风险已经超过了回报。从1993年的谨慎入场,到汕头大学的低调处理,再到2012年的果断撤资,李嘉诚的每一步都透着两个字:谨慎和远见。 有人可能会问,他这么小心翼翼,是不是错过了很多机会?其实不然。数据显示,李嘉诚的财富在过去几十年里稳步增长,到2010年代,他已经是亚洲首富,身家超过300亿美元。他的公司和记黄埔、长江实业,业务遍布港口、能源、零售、地产等多个领域,抗风险能力极强。 放到现在,李嘉诚的谨慎和远见是不是有点“过时”了?但仔细想想,他的核心逻辑还是有道理的。不管时代怎么变,风险控制和长远规划永远是做生意的基础。最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公司因为烧钱太猛,资金链一断就倒下了。李嘉诚的谨慎,可能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对想做大做久的企业家来说,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启示。
大家都太小看李嘉诚了,其实最有智慧的就是他了。这次港口事件李嘉诚处理不是漂亮
【2评论】【3点赞】
日行千里
纯属扯蛋,它这么有远见卖港口没想到进退两难,不卖美国饶不了它,卖吧大陆治死它,这次眼睛长到腚勾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