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在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牺牲,调查后才知凶手大有来历 1936年,张学良

梦想者的奇妙 2025-04-07 22:22:33

周总理在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牺牲,调查后才知凶手大有来历 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抓捕蒋介石,迫使国民政府改变其对抗日战争的态度。 西安的局势瞬息万变。 面对这种危局,周总理被迅速从延安召至西安。 他出发时正值大雪纷飞。 周总理将一条俄制红色毛毯裹在身上。 从保安出发,周总理骑马前行,途中马匹在结冰的路面上时常滑倒。 15日,他抵达肤施城,但因敌人控制,他无法进入。 周总理决定绕过肤施,向甘泉前进。 16日,他通过一条隐蔽路线成功绕过敌人设置的障碍,顺利抵达了机场,登上了飞往西安的飞机。 飞机途中,飞机经历了强气流的挑战,眼看就要失控,所有人都准备跳伞,然而周总理依旧镇定自若。 最终,飞机平安抵达西安。 周总理带领着一队核心成员,乘车前往南京。 为了防止被敌人识破,特意派出三辆卡车。 然而,他们的行踪还是被敌人发现。 冯长斗发现了这一行人的行踪,并将消息迅速传递给了敌军。 李青伍立即组织了一支土匪队伍埋伏在路上。 过程中,周总理乘坐的车辆传来一阵阵奇怪响声。 司机停下车准备检查。 然而,刚一打开车门,随即车门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弹孔。 但由于周围是密林,所有人对敌人的具体位置一无所知。 就在此时,第二轮枪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此时,警卫员陈友才建议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总理借此机会逃脱。 陈友才和十一名警卫员围着自己,朝着一个方向急速奔跑,模拟着周总理的举动。 果然,敌人由于不知周总理长相,见到这群人急速奔逃,随即展开了猛烈的射击。 趁机,周总理得以趁乱逃脱。 陈友才在战斗中被敌人的枪弹击中,仍然奋力举手引诱敌人,直至倒地。 周总理带领张云逸和孔石泉等人穿越树林。 期间,曹鸿等人赶来协助保护周总理,并建议返回延安。 在山谷的悬崖间,他们的出路几乎被断绝,曹鸿焦急万分,周总理安慰他冷静。 此后增援部队赶到,周总理一行人安全逃生。 党内迅速开展了调查。 毕竟,周总理的行踪极为机密。 直到半个月后,一名老人李某长期在延安周边活动,行踪可疑。 经过审问,李某交代曾在崂山见过一伙人,其中就有一个叫李青伍的土匪,而这个人极有可能与周总理的遭遇有关。 李某提到,李青伍当时正是当地的土匪首领,性格暴戾。 李青伍计划通过刺杀总理来获取巨额奖励。 原来,他曾是国民党的成员,后来脱党成为土匪。 李青伍通过冯金斗这一间谍获取了周总理的具体行踪。 最终,冯金斗被查明为间谍并被铲除,李青伍也被捕。 周总理并未改变行程,毅然奔赴西安。 西安事变的正式谈判开始。 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谈判的进展,表示蒋介石对中共的条件基本同意,并愿意接受不再让亲日派进入新内阁,及共军的改编问题。 他向中央请示,是否可以继续推进与蒋的谈判,特别是在蒋介石是否能回京的问题上,中央持乐观态度。 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领导的西安事变后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谈判结果时,出现了分歧。 张学良认为,谈判条件一旦达成,即使南京政府不立即执行,也应给蒋介石机会回京。 而许多部下则坚持认为,蒋的回京应当先有明确的执行保证。 杨虎城对此也表达了不满,担心张学良的犹豫会导致蒋介石反悔,甚至有人提出要“反张”。 蒋介石作出了更具体的回应,进一步承诺改组政府并联共抗日。 张深知,西安事变自发生以来,蒋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急于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张学良与宋子文商讨了一个通过特殊方式将蒋介石送出西安的计划,计划虽已拟定,但因蒋介石坚持与妻子一同离开未能实施。 此时,周恩来如果未能说服张学良和杨虎城中的一方,西安可能爆发新的冲突。 25日,周恩来再次与蒋介石确认了谈判成果。 蒋方要求蒋介石当天就离开西安,周恩来答应了这一要求,并表示会尽力说服杨虎城。 到了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送其离开西安。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赶到机场,但飞机已经起飞。 西安事变最终在双方的努力下和平解决,蒋介石成功离开西安,谈判结果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1]吴力伟.文化视角下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再解读[J].中学语文,2024(18):88-89

0 阅读:33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