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前,刘拴虎在天安门广场突然发现一个烟头,而就是这么一个小细节,导致3000多名国民党特务落网,让开国大典顺利进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益临近,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公安部,并组建公安中央纵队。 这支队伍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北平的治安。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顺利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时。 蒋介石将大量珍贵文物及黄金珠宝秘密运往台湾。 但国民党的特务网络却仍在暗中活跃,他们通过散布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刺杀重要人物。 北平市长何思源在担任和平谈判的首席代表期间,因其坚持支持和平解放的立场,成为国民党暗杀的目标。 1949年,何思源家中发生了爆炸事件,虽然他本人幸存,但其小女儿却不幸丧命。 为了肃清国民党的地下势力,公安中央纵队迅速成立,并投入大量力量加强对北平的警戒和巡逻。 纵队的成员们与武警密切配合,负责监控可能的危险区域。 此时,台湾国民党派遣了特务吴瑞金,潜入北平。 吴瑞金伪装成送菜的农民,试图潜入位于前门的亚洲饭店,此地住着前来参与开国大典的各方代表。 然而,他在擦汗时暴露出异常的手臂,使得警卫迅速将其带至值班室。 吴瑞金企图服毒自杀,未果,身上还搜出了一枚定时炸弹。 国民党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指示毛人凤进行调整。 毛人凤决定通过分散的暗杀行动展开破坏。 与此同时,公安一师二团的刘拴虎在日常巡逻中,察觉到一处不寻常的烟头。 这根香烟是飞马牌,并非北平常见的烟草品牌。 刘拴虎结合附近的皮鞋印,他推测出这个区域可能有不明人物活动。 刘拴虎多次巡逻该地点,终于在几日后再次见到了那个可疑人物。 此人正站在暗处,偷偷绘制着地图。 刘拴虎向该人提出了质疑,而这个人却拔刀相向。 在经过一番格斗后,刘拴虎成功制服了对方,经审问得知,这名嫌疑人名叫王以才,是国民党国防二厅的特务,专门负责制作炸弹线路图,准备在开国大典当天实施刺杀行动。 通过审问,王以才供出了整个特务网络的结构。 公安中央纵队结合其他执法力量,对北平展开了全面的清查,最终成功抓捕了3000多名特务。 得知北平特务行动失败后,蒋介石气急败坏。 他计划派遣大量B-24型轰炸机袭击北京。 在蒋介石的指示下,轰炸机的任务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只待蒋介石的最后命令。 然而,正当一切准备就绪之际,蒋介石忽然宣布取消这一行动。 此时,解放军对轰炸机的防御能力相对薄弱。 尽管军队已尽力装备防空武器,但面对国民党空军的大量先进战机,解放军仍显得力不从心。 在此情况下,聂荣臻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深感忧虑。 此时,罗荣桓也向聂荣臻汇报,国民党特务仍然在北京潜伏。 聂荣臻建议将大典的时间调整至下午三点以后,因为蒋介石空军的主力轰炸机,尽管性能先进,但其夜间作战能力差,无法在傍晚后执行任务。 与此并行,刘少奇带领代表团访问苏联。 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刘少奇提到中共中央计划将开国大典安排在1949年1月举行,然而斯大林建议尽早宣布建国。 斯大林的观点引发了毛主席的重视,他最终决定将建国时间提前至10月1日。 在一次阅兵的预演中,周恩来和彭德怀提出了空军参与的重要性。 彭德怀明确表示,如果飞行队无法出场,整个庆典将显得不完整。 军委航空部门成立时间较短,飞行员的经验不足,而战斗机的数量和种类也有限。 在南苑机场,飞行员们甚至自愿签署了生死状,承诺无论如何都将全力以赴。 航空局和参谋部决定将这些飞机编组成六个飞行小队,分不同高度飞过天安门。 为了增加阅兵式的震撼力,周恩来建议让一些飞行小队重复飞行。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际,聂荣臻还加强了对北京周边的防空布置。 通过与罗瑞卿的协调,首都周边的防空力量得到了大幅度加强。 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已经做好了空袭的准备,甚至安排飞行员在韩国釜山进行补给。 然而,美国拒绝了这一请求。 蒋介石也意识到,空袭虽然可以对天安门周围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可能造成无辜的人民伤亡以及中国古建筑的毁损。 最终,取消了计划。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J].新长征,2024(10):F0003
1949年,开国大典前,刘拴虎在天安门广场突然发现一个烟头,而就是这么一个小细节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7 22:43:16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