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钱钟书百般炫技追求燕大校花赵萝蕤,没想到,对方根本没注意到他,而是喜欢上了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她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小子长得好看。
钱钟书早就听闻赵萝蕤在燕京大学的传说,对这位传奇女子好奇得紧。
他绞尽脑汁想要在她面前赚印象分,特意选了本冷门的信集,解说的游刃有余,想要借此引起赵萝蕤的注意。
但是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了,赵萝蕤并不当一回事。
赵萝蕤出生书香门第,父亲赵紫宸是著名基督教神学家、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
在父亲母亲的熏陶教育之下,赵萝蕤精通诗词歌赋,在英语和钢琴领域能力也尤为突出。
小学多次跳级,十六岁那年考入燕京大学,毕业时还不满二十岁,遂而又考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钱钟书就是认识了这个阶段的她。
首战失利之后,钱钟书展开了更为猛烈的追求。
他之后的太太杨绛的《我们仨》里就有记载,他每周会寄中英法三语写的十四行诗,信的边缘还会用希腊文批注。
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在赵萝蕤看来太过张扬,她对此毫不动心。
彼时的她光彩夺目,她站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景,然而风景脑袋里却装着另一道风景。那就是父亲的得意门生——陈梦家。
“哪有什么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这句话用在赵萝蕤女士和陈梦家先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与大多人的认知不同,这个见色起意的起意者是赵萝蕤。
穷学生陈梦家之前借住在赵萝蕤家中,后来搬去燕京大学容庚教授家里整理甲骨文。
陈梦家酷爱诗集,人穷志坚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再为合适不过了,在学术方面他比任何人都刻苦努力。
古有“貌比潘安”,今有陈梦家面如冠玉,他的好看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爱情开始的地方是一个茶会上,陈家梦一身西装,英俊少年本身就引人注目。
赵萝蕤看着他,突然感觉喧闹的人群渐渐远去,只有他和她。他们一同研究《荒原》中的“渔王”,她的目光寸步不离,他的睫毛在灯光下好像两把扇子。
当晚,陈梦家送她回宿舍,他不知道的是,她一夜未眠。
郎有情妾有意,但是门第却害苦了他们。
赵萝蕤的父亲更属意钱钟书,只有那样的家世和自家宝贝女儿才是绝配。
而且钱钟书博学多才,和赵萝蕤在一起能聊的也很多。但是年轻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赵萝蕤直言不喜钱钟书张扬的个性。
赵紫宸为此伤神良久,虽然是得意门生,但他真的不想把女儿的未来送到他手上。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赵萝蕤家人接受了陈梦家。
1936年元旦,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殷商玉坠见证他们的爱情。
两人志趣相投,婚后生活也甜蜜如初,有时共同研究文学和考古等学术问题,感情越来越深。结婚第二年,1937年,这一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七七事变。
夫妻二人也不得不离开家南下,由于那时候学校规定夫妇二人不能在同一所大学教书,于是赵萝蕤便洗手作羹汤,她倒也觉得乐在其中。
似乎是为了验证那句话——民国爱情,十有九悲,他们的爱情也不能有一个好结局。
1957年,陈梦家政治划分有问题,遭受迫害。1966年,陈梦家因忍受不了折磨,自杀身亡。
挚爱已不再,赵萝蕤备受煎熬,此时唯有学术工作能为她续命,她的爱情离她而去,此后半生,能依靠的仅她自己。
1998年,陈梦家或许再次进入了赵萝蕤的梦里,这一次他不说想她了,他只是为了带走她,赵萝蕤传奇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但她留给后世的,将永垂不朽。
弥留之际,她可能会想自己在婚礼上对陈梦家说的那句话吧——“幸好当年钱钟书没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