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翠竹,有一年,他选派了一批太监到长江沿岸去挖竹子,想把各种奇异的竹子运往长安栽种。 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把父亲李世民的妻子,变成了自己的皇后。 他与武则天在李世民病榻前偷情,在感业寺中定情,最后放出大招“废王立武”,两人来了个双赢。 唐高宗将掌权的长孙无忌干掉,自己拿回了皇权,而武则天则是成功登顶大唐后宫第一人的宝座,母仪天下,一时风光无限。 很多人认为在李世民贞观之治的阴影笼罩下,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太低,尤其是最后让李唐皇权旁落,实在是有点窝囊,然而这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评价。 仅从登上皇帝宝座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李治的聪慧和果敢。 李治只不过是李世民的嫡三子,上面还有大哥李承乾和二哥李泰,李承乾早早就被立为太子,而李泰又是李世民最宠爱的皇子。 从哪个角度看,皇位都没有李治什么事。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可能的情况下,李治却巧妙地利用李承乾和李泰的争斗,来了个渔翁得利。 李承乾被李泰逼得不得不谋求造反,然后失去了太子之位,而得意洋洋的李泰居然威胁李治,结果李治没有唯唯诺诺,而是拿着证据直接去李世民那里告了一状。 李世民一查,原来李泰干了那么多坏事,于是李泰也被李世民拉入黑名单,最终李治上位成功,那一年李治才15岁。 证明李治并不是窝囊废的另一个证据就是,李世民没有征服的高句丽,被李治给灭了,而李治时期的疆域,是整个大唐历史上最大的。 由此可以看出,李治至少不平庸,只不过碰到一个更加厉害的武则天,才相形见绌。 李治不但文治武功都不错,而且本人也多才多艺, 他极喜欢并且擅长骑射,每逢出猎,都收获颇丰,鹿和兔子都成为他箭下之物。 李治的诗词歌赋也很有水平,每次打完猎、饮宴赏景后都会赋诗一首,最后居然汇成了86卷文集,也算是一个多产作家。 李治书法师从于父亲李世民,擅长飞白体,当然真草隶书也都可以,留下了《审行弘福帖》等若干书法作品。 李治的音乐素养也非同一般,作词、作曲都没问题,而且所作音乐作品还编入了乐府,更有舞曲行世。 由此可见,唐高宗李治的爱好是极为广泛,而且都有所成就,非一般人所为。 作为在文学、音乐、骑射等上都有所成就的李治,当然不会就只是这样一点爱好,就像他喜欢美女一样,他还喜欢翠竹。 作为一个皇帝,他如果喜好某样东西,那就会做到极致,就像一骑红尘妃子笑一样,李治爱翠竹也是爱到了骨子里。 他派太监四处搜罗珍奇的翠竹品种,在皇家园林、猎场,特别是皇宫内院,遍地种植翠竹,在郁郁郁葱葱的翠竹林中,李治弹琴复长啸,宛然一个出尘的高士。 后来有一次,有人奏报,在长江沿岸发现了许多珍稀品种的翠竹,李治闻言大喜,立即派出大批太监赶往长江沿岸,特别是四川、湖南、湖北、浙江一带。 动用官府的力量,采挖大量的翠竹,其中不乏观音竹、凤尾竹、湘妃竹、楠竹、佛肚竹、方竹、龟甲竹、枪刀竹、菲黄竹、黄金竹、红哺鸡竹、斑竹、刚竹、紫竹、毛金竹、雷竹、菲白竹、茶杆竹、慈竹等诸多名贵品种。 无论是哪种翠竹,只要看着漂亮,均是整株挖起,带着泥土运回长安。 这项工程十分浩大,以至于长江沿岸的官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寻找、挖掘、运输,当时的官道上总能看到一辆辆满载着翠竹的车辆,缓慢地向长安驶去。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那些达官显贵,也纷纷加入寻找珍稀翠竹的行列,每逢他们发现一款没有见过的翠竹,他们就会快马加鞭地运到长安,然后献给唐高宗。 如果是唐高宗没有见过并且还特别喜欢,这些大官就走了大运了,李治不但会给予丰厚的赏赐,关键是在唐高宗眼里,这是一个会办事的人,这个印象很重要。 于是在唐高宗的身体力行之下,长安内外简直是化身翠竹之海,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经作诗:“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意思多有感慨。 而大诗人杜甫也曾吟诵:“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这里更多的是对翠竹的喜爱和夸奖,不管如何,李治是过了一把翠竹瘾,而老百姓则遭了一把翠竹灾。
唐高宗李治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翠竹,有一年,他选派了一批太监到长江沿岸去挖竹子,想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08 09:36: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