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血色答辩:法学研究生精准毒杀室友!
“不死刑不足以平民愤!”25岁研究生和室友发生矛盾,竟利用医学知识给对方投毒!4月7日一审判决揭晓时,网友的愤怒直戳要害——这起发生在象牙塔内的投毒案,撕开的是人性最幽暗的褶皱。
时间倒回2023年6月,湘潭大学研究生宿舍里,周立人正在用"医学智慧"策划杀人方案。这位被室友抱怨"卫生差脾气暴"的25岁青年,面对调离宿舍的申请,萌生的不是悔改而是杀机。"赶我走?那就让你们消失",他冷静网购秋水仙碱粉末,将毒药混进室友麦片罐时,手术刀般的精准令人毛骨悚然。
更细思极恐的是作案后的冷静。当张某某在医院挣扎求生时,周立人完全有机会说出真相争取抢救时间,但他选择沉默旁观。办案警官的感叹直戳痛点:"他把法学生的逻辑思维全用在了设计完美犯罪上。"这种将专业知识异化为杀人工具的举动,让人想起复旦投毒案中林森浩的冷笑,知识竟成了最锋利的凶器。
但愤怒之余,更需剜去滋长罪恶的土壤。当宿舍矛盾已剑拔弩张,校方为何没有及时介入?当致命毒药能轻松网购,药品监管何以形同虚设?更荒诞的是,秋水仙碱作为临床药物本可治病,却因管理漏洞成为杀人利器——这暴露的不仅是人性之恶,更是整个安全保障体系的溃败。
网友"老师也有责任"的声讨直指教育痛点。当高校忙着培养"精英"时,是否忽略了人格筛查?当导师只看到学术成果时,是否留意过学生心理扭曲?这起案件该被记住的,不仅是判决书上的罪名,更应是整个社会对高智商犯罪防范体系的集体补课。
如今周立人终将面对法律制裁,但逝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当我们为"不死刑不足以平民愤"点赞时,更该思考:要怎样才能让实验室里的试管不再盛放毒液,让法学院的课堂真正教会尊重生命?这,才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奠。
来源:齐鲁晚报 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