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春节列为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终于,在中韩文化的比拼中,中国人民没有让韩国人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偷到韩国,改头换面改的面目全非,并且拿到世界上去炫耀,说这是他们的文化传统。 这一局,中国赢得不错,其所以中国今年的春节非常热闹,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春节成了世界新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至今有44项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各国拥有数量最多的。不过这也没什么可骄傲的:因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唯一遗留的现在延续不断的!我们有这么多的非遗项目和灿烂历史,但我们也有更多的表明非遗历史传承的文物好玩意儿,藏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里面,我们需要花钱才能去看到,这是我们骄傲的同时也是我们的耻辱吧。 除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外,中国还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如此庞大的非遗项目能够真正落地进行商业化,并取得成绩的很少。大多数非遗项目都是曲高和寡,能够被列为世界级非遗和国家级非遗的,国家都有相关的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但非遗作为一种民族和区域性传承的文化形式演练至今,依然存在的,如果不经过商业化的改头换面或者包装,单靠政府的支持资金扶持是不可能永久存续的。也不可能把其传承下来的内在文化性充分的向后来者,向后来的孩子传播。 今年爆发的关于国家是否需要再化巨资补贴京剧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引起网上的争议,网民一边倒的反对继续给京剧拨款就说明了这一点!京剧不好吗?好啊!京剧需要再拨款吗?不需要!但为什么京剧现在还需要拨款才能够生存下去呢?呵呵呵呵,你看看西北各省的民间的秦腔自发玩出万人空巷的场面,和全国各地小剧种磅礴的发展:能生存下去的就是有社会需求的,生存不下去的,该消亡的就要让他消亡,没有什么可惜的。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有多少东西在人们的一生太息中消亡,又在人们的一声惊叹中被挖掘出来!比比皆是。有丢弃才有取得,有放下才有前进。不必为一些非遗项目的消亡而叹息。有前途有能力有传人就扶持他一段,留下相关的记忆声光影电记录,让我们知道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段文化,曾经绚烂过存在过就足够了。 不是所有的文化,不是所有的文明都能够且必须保存及存在,也不是任何一个商业都会吸纳一种历史传递下来的文明,他没有义务和责任让他在市场上发扬光大,除非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寄托的形式,有主动的创新性在适应市场,他才能够获得市场上的认知和认可。 这一点,四川的非遗推广人李子柒把四川的相关非遗推广的如火如荼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大家对非遗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尤其对非遗的市场化推广和商业化化有什么兴趣的,可以在留言区我们一块儿分享讨论。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春节列为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终于,在中韩文化的比拼
讯原聊你好
2025-04-08 10:21: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