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临终之前对着自己的儿子小宝说道:你去给我做几个馒头。当小宝把馒头做好放在郑板桥面前的时候,只见郑板桥用着最后一丝力气笑了笑,随即点了点头便与世长辞了。几乎没人能够看懂郑板桥这样做的用意,今天@格林观史接下来给大家深度剖析一下: 话说郑板桥50多岁老来得子,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自己非常开心。不过郑板桥很小的时候就读圣贤书,他甚至知道爱子如杀子这个道理,他虽然很喜欢自己的儿子,可也不敢特别的疼爱。 不久之后,郑板桥就接到了调任,他被派到山东当知县,小宝只能是留在家中让妻子以及弟弟为自己抚养,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小宝不听话的时候,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万切不能惯。 他在山东当知县的期间,常常是茶不思饭不想,因为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远在家中的儿子,几乎每天都能够收到郑板桥的消息来信,信中的内容也是督促他千万不能怠慢了学习。 小宝在多次观察阅读父亲的家书时,还发现了很多有道理的诗句,例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郑板桥写这些话的原因,就是想让小宝知道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能自甘堕落。 有一次,郑板桥的弟弟给他去信,信中说道:小宝经常会欺负佣人家里的小孩,并且还会告诉大家自己的父亲在外面当大官。每次自己想要管的时候,长嫂就会告诉自己:难道小宝说得有错吗? 写这封信的意思就是告诉郑板桥,你走后长嫂在家中的地位很高,对于小宝很是溺爱,我没有办法插手管他。 郑板桥收到信之后愤怒万分,当即写回信让家奴带回去:溺爱不可取。我52岁又得一子怎能不爱,可爱子如杀子的道理从古至今出现过多少,此番让你嫂看此信,以后小宝有任何违背天理的事情,你可直接管理! 此后,郑板桥的妻子也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与郑板桥一起管理小宝。小宝从此之后也有了很重的任务:每天都需要背诵一首古诗,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要自己做不能让佣人代劳。 像一些洗碗、刷锅的活全部都交给了小宝,郑板桥打心底认为:读圣贤书的人不一定不能洗衣做饭,做一些日常家务也不会丢人,靠人不如靠自己,这个道理郑板桥一直都懂。 一天,山东的灾荒十分的严重,郑板桥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他的家里根本没有一点余粮。小宝对着自己的母亲说:娘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太饿了能不能让我爹帮我找点。 随后郑板桥就拿出了一个窝头让小宝吃,小宝吃完后他的母亲才告诉他:这是你父亲在中饭里省下来的。小宝知道后痛哭流涕,对着父亲说:爹,我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以后你一定要吃饱后再给小宝。 郑板桥也只能苦笑着说:小宝爹这辈子没啥大本事,就是养了你这个有骨气、懂事的孩子。以后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好人。 临终前,他让小宝给自己蒸了几个馒头,说白了就是想看看小宝自己的动手能力。等到馒头蒸出来之后,他也没有吃,他看到了小宝的动手能力,于是很欣慰地笑着走了! 这样的教育方式,就算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也是可以借鉴的!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郑板桥临终之前对着自己的儿子小宝说道:你去给我做几个馒头。当小宝把馒头做好放在郑
青史如烟啊
2025-04-08 10:31:46
0
阅读:1047
db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