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年代,北京西直门,盘儿胡同,翠峰庵,尼姑们的生活(一)
由赫达·莫里森(Hedda Morrison)拍摄。
赫达·莫里森是一位德国的女摄影师。1933年,24岁的赫达因为会说英法德三语被北平(北京)的阿东照相馆雇佣(该照相馆由德国的哈同夫妇开设,拍摄冲洗过大量中国近代著名的照片),只身来到中国,在中国开启了13年的摄影师生涯,拍摄了无数珍贵的展现中国当年风土人情的照片。
翠峰庵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由当时的司礼监掌事太监张敬斋所首创,僧录司左觉义为住持,在佛教界内有很高的地位,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翠峰庵大约有房屋三十余间,同治年间,因这里空房多且环境僻静,皇室后裔载雁宾便在此创办了翠峰庵票房,经常纠集了一群戏迷票友在这里切磋唱戏技艺。清代在北京,凡是谈起票房,没有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翠峰庵票房的。翠峰庵票房曾涌现过许多“名票”,如刘鸿声、金秀山、德珺如、汪笑侬、郝寿臣等等,后来他们都下海成了京剧的著名演员,成为一时场上的台柱人物。
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年),僧人们对寺庙进行重修,殿房增至74间,此时寺内的尼姑也达到了二三十人,成为了民国时期北京重要的寺庙。
1960年以后,翠峰庵改成工厂,翠峰庵的尼姑们被遣散。后来,因为旁边有一个消防中队,翠峰庵西院成了消防局训练场。1995年,寺庙建筑被拆除,这座尼姑庵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