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1

清风徐来舞 2025-04-08 13:08:00

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14岁,酷似她姐,你娶她吧?”马一浮拒绝:“亡妻地位无人能替,无心再娶。” 此时只有十九岁的马一浮站在岳王庙前,望着妻子汤仪的灵棺缓缓入土。 这个曾经被太炎先生称赞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少年,此刻眼里只有那口朱漆棺材上凝固的冰花。 光绪年间的二十七年腊月初七,马一浮会永远记得这个日子。 他的妻子汤仪在产后不慎感染了风寒,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她紧握着丈夫的手,叮嘱道:“我走后,你要好好读书。” 这个出身于绍兴望族的女子,深知丈夫胸有丘壑。 可马一浮现在并不想要多少的荣华富贵,只想要自己的妻子平平安安,一家人团团圆圆。 所以当郎中摇头离去时,马一浮便将妻子的绣鞋放入怀中,从此再也不穿丝履。 当家中送来恶闻的那一天,马一浮正在西泠印社和吴昌硕商讨事情。 这位后来开创了“现代新儒学”的大师,此刻悲伤的在宣纸上写下“十年孤剑万里心,谁料穷途叹陆沉”的悲痛诗句。 窗外的西湖结着薄冰,倒映着马一浮那清瘦的身影,更显得他此时此刻亡妻的悲痛之情。 就连马一浮的岳父汤寿在登门拜访看到马一浮正在整理妻子的绣稿时,这位后来成为浙江都督的立宪派领袖都于心不忍。 于是汤寿劝说道:“我的三女儿今年十四岁,生得最像她姐姐仪儿,不如你娶她吧......” 岳父汤寿的话音刚落下,马一浮便立马跪倒在地:“岳父大人的泰山之恩,浮铭记于心。但女婿心 中只有仪儿一人,心中再无他人半分之地。” 就这样,马一浮的这段对话很快就在杭州的文人圈里引发了热议...... 要知道,马一浮对妻子汤仪的这份夫妻之情在古代那妻妾成群的社会中实在是难得可贵。 对此,有人赞马一浮是守节,也有人议论他这种行为的迂腐。 不过马一浮却是丝毫不在意的,他在《自题画像》中写道:“孤云无定迹,流水有知音。” 甚至他还将妻子的妆盒改作为书箱,深情地刻上“不须更觅封候印,一箧珠玑是嫁时”的铭文。 在此后三十年里,马一浮从未再踏入汤家半步,他在偏僻陋巷中独居,他的案头永远摆着亡妻汤仪 的画像。 每逢到了清明时节,马一浮必定会带着酒壶来到西湖边悼念自己的亡妻。 马一浮对于亡妻的思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1967年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马一浮病重垂危。 然而就算是在他临终前,他最思念的还是自己的亡妻。 他让自己的学生将思念佳作的手稿和妻子的绣帕一同焚烧,留下了“留得一分寒骨在,不妨持赠素 心人”的千古绝笔。 当家人为马一浮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用蝇头小楷在《金刚经》扉页写着:“仪儿,我们来世再续。” 可以说,这位被梁漱溟称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学者,用尽了自己的八十年光阴诠释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深情。 在马一浮的书房里,妻子的玉簪始终插在青瓷瓶中,瓶底刻着“永以为好”的四个字,后来,这四个 字始终在岁月的长河里闪烁着永恒的光芒,见证了马一浮和汤仪的千古爱情。 在以前那个车马很慢,书信也很慢的时代,马一浮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完美诠释了自己对亡妻的爱恋。 这样的一份真情,哪怕在今天都显得弥足珍贵,也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爱情。

0 阅读:996

评论列表

春雨

春雨

20
2025-04-08 14:38

真男人!!!

清风徐来舞

清风徐来舞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