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扶不扶”,遇见就是扶!4月6日,江西80多岁老大爷摔倒在地,脸上满是鲜血,路过的人都不敢上前扶一把。就在这时,开车路过的夏云剑挺身而出,立刻停车为老人进行急救,并一直等到老人的家属赶到才默默离开。 对于萍乡市红十字师资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夏云剑来说,“中国好人”和“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的称号,并非挂在墙上的荣誉,而是融入血液的责任。 他常年致力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志愿服务,急救包随车携带,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施以援手,这几乎成了他的本能。 也正因如此,4月6日发生在萍乡街头的那一幕,对夏云剑而言是一次再自然不过的专业反应。 那天下午,一位八旬老人在街上不慎跌倒,脸朝下磕在地上,顿时血流不止,人也有些意识模糊,躺在原地无法动弹。 现场并非没有目击者,只是围观的人们脸上写满了犹豫,想上前帮忙又怕惹上说不清的麻烦。 这种“扶不扶”的困境在近年来已不鲜见,让本该是举手之劳的善行变得沉重。空气仿佛凝滞,直到夏云剑驾车经过。 他没有丝毫迟疑。停车后快步走向老人,打开随身携带的专业急救包。 检查伤势,判断情况,然后是熟练地进行消毒、止血、包扎。整个过程迅速而专业,显然是训练有素的结果。 在对老人进行初步处理,确认其伤情暂时稳定后,夏云剑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想办法联系上了老人的家属。 直到家属急匆匆赶到,他看到老人有了依靠,才默默地驾车离去,甚至没想过留下姓名。但这一幕被旁观者记录下来,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扶老”困境的讨论。 路人的迟疑反映了当下社会环境中一些真实的担忧,害怕被误解、被讹诈的顾虑客观存在。 然而,夏云剑的行动像一道清晰的光,照亮了现实的复杂性。他的专业素养让他有底气、有能力去救助,而他长期坚持的志愿服务精神则驱动他毫不犹豫地行动。 我们当然不能苛求每一位路人都具备夏云剑那样的专业急救技能。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普通人在确保自身安全、留存必要证据的前提下伸出援手,也是值得提倡的理性行为。 但关键在于,不能让这份谨慎变成冷漠的借口。生命的救助往往就在分秒之间,过度的犹豫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夏云剑的故事提醒我们,善良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能力。它也印证了守望相助作为一种社会美德,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的社会需要信任的重建,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夏云剑一样,在关键时刻能用知识和行动打破僵局、传递暖意的人。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今视频长天新闻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很多小区在招保安的时候,只要60岁以上的老大爷,因为只有这样
【169评论】【1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