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哈尔滨挖出了一座850年前的金代古墓,一口棺木中躺着男女两具遗骸,令人头皮发麻的是,女遗骸脸上竟然盖着一条棉制的黄毛巾,而两人竟穿着“脚蹬裤”,专家认为,女子是被殉葬的。 1988年5月,哈尔滨郊外巨源乡城子村的一个普通日子,一位村民为了给自家新房打地基,开始了平常的挖掘工作。谁知锄头没挖多久就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怎么也挖不动了。这位村民无奈之下,只好花钱租来了挖土机。当挖土机的铲斗掘进地下,一座巨大的石龟渐渐露出了地面,引得周围的村民纷纷围观。 这座石龟并非普通的石雕,而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龟趺",通常只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旁,用来作为石碑的底座。几位见多识广的村民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处重要古墓,迅速联系了当地文物部门。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考古队伍赶赴现场,开始了这座古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考古专家们首先在石龟周边进行了勘探工作,很快就确认这是一座竖穴土坑墓,并发现了墓内的棺床和石椁。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队的极大兴趣,因为能够使用棺椁并配有龟趺的墓葬,在古代一般只有身份显赫的人才有资格享用。 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调查,考古专家们发现城子村东侧有一座金代古城遗址,这表明金代女真人曾在此地长期活动。有趣的是,这座古城遗址与其他金代城址不同,它保留了士兵射箭用的马面等军事设施,证明这里曾是金朝的一处军事重地。考古专家们据此推测,墓主人可能与金代军事或政治有着密切关系。 经过周密准备,考古队开始对墓室中最引人注目的棺椁进行发掘。石椁由10块精心打磨的石板拼接而成,缝隙间用白膏泥密封,工艺非常精湛。正是由于这样严密的保护,内部的木棺保存状态出奇地好。 木棺的做工极为考究,边角都用精美的如意纹银片包裹装饰,棺盖上还覆盖着一层华美的丝织品。虽然这层丝织品已有些腐烂,但依然能看出当初的华丽与精致。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移开这层丝织品后,在棺盖正中央发现了一块银质铭牌——棺桧,这是古代记录墓主人身份的重要物件。铭牌周围雕刻着精美的莲花和莲叶图案,上面清晰地刻着"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几个大字。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在墓中发现了一些特别的随葬品,包括几件明显带有西域风格的物品和贸易凭证。这些物品证明了金朝与遥远的西方地区存在贸易往来,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金国的珍贵物品。 其中,几小包保存尚好的香料引起了专家们的特别关注。化学分析表明,这些香料产自中亚和西亚地区,在当时是极为贵重的商品。此外,还发现了几件精美的金属工艺品,制作技法与中原地区明显不同,显示出浓厚的西域风格。 随着棺木的开启,一幕令人震惊的场景展现在考古专家们眼前。棺内安放着男女两具遗骸,这种合葬方式在金代墓葬中并不常见。男性遗骸身上穿着多达8层衣服,腰间佩戴着精致的玉柄短刀,显示出他生前的尊贵身份。他的头发和胡须保存完好,呈现灰白色,表明去世时已是高龄。 令考古专家们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女性遗骸脸上盖着一条黄色的面帛,看上去就像现代的黄毛巾。掀开面帛后,专家们发现下面竟是一团蚕丝,而非预期中可能保存完好的面容。更为特别的是,两位墓主人都穿着一种类似现代"脚蹬裤"的下装,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相当前卫的。女性遗骸身上穿着9层华贵的衣物,脖子上还佩戴着玛瑙金丝链,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富贵。 进一步检查中,考古专家在女性遗骸的头骨上发现了明显的钝器伤痕,这引起了他们的警觉。随后的化学分析更是在女性腹中检测出白色颗粒状毒药残留。这两项证据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这位女性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迫殉葬。 通过对棺内木牌和其他文物的仔细研究,加上对遗骸牙齿的科学检测,考古专家们终于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男性墓主人是完颜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堂侄,官至"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事齐国王",是金朝的高级贵族。根据牙齿分析,他去世时约70岁,与史料记载相符。 女性墓主人则是宋徽宗的第21个女儿赵金姑。在1126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徽宗的后妃子女被押送北方,嫁给金朝贵族为妾。赵金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迫嫁给了完颜晏,最终又被迫以宠妃身份殉葬。一位曾经高贵的宋朝公主,最终沦为异族贵族的殉葬品,这样的悲剧命运令人唏嘘。 考古专家在墓中还发现了几片残破的日记残片,通过字迹辨认,确认为赵金姑的私人记录。这些珍贵的一手史料记录了她在金国的生活点滴,展现了宋金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微妙之处。 完颜晏作为金朝高级贵族,对汉文化持相对开放的态度,在其统治区域内推行了一系列融合汉文化的政策。这种政策在他的私人生活中也有体现,从他的穿着到家居布置,都显示出对汉文化的接纳。而赵金姑作为汉族公主,则在异族统治下努力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同时也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难道是我的审美出了问题?看到1960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再看2025年的洛阳龙门石窟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