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失去中国第四艘、第五艘、第六艘核动力航母命名的省份都有哪些?现在辽宁舰、山东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09 10:16:37

已经失去中国第四艘、第五艘、第六艘核动力航母命名的省份都有哪些?现在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都已经服役了,命名方式一目了然,就是用省份名。 最近中国海军的航母命名话题又成了热议焦点。从辽宁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三艘以省份命名的航母依次入列,舷号16、17、18如同海上坐标,清晰勾勒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轨迹。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背后,曾有不少省份经历过激烈的“命名争夺战”,甚至有些原本被看好的省份,最终却与这份荣耀失之交臂。 2019年山东舰正式服役时,隔壁的河北网友曾充满期待。当时不少人认为,沿海省份会按地域顺序“轮流坐庄”,河北作为环渤海重要省份,又紧邻北京,似乎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最终福建舰异军突起,在2022年美国频繁炒作台海议题时横空出世。这艘搭载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被命名为“福建”,其意义远不止于地理标识——台湾岛距离福建海岸线最近处不到200公里,这样的命名被外界视为对“台独”势力的直接震慑,也让河北等省份首次直观感受到,航母命名背后藏着复杂的战略考量。 江苏和广东的“失落”则更具戏剧性。2024年江南造船厂曝光舷号20的航母模型,其核动力特征引发广泛猜测。江苏凭借长三角经济中心的地位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网友连夜制作“江苏舰”宣传片,甚至搬出“郑和下西洋起点”的历史渊源;广东则以GDP连续34年全国第一的硬实力强势发声,认为自身直面南海的地理位置更适合部署核动力航母。 然而军事专家分析指出,航母命名需兼顾战略威慑与实际部署需求:广东若命名核动力航母,可直接将南海防御圈前推数百公里,形成对马六甲海峡的有效辐射;而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更多承担内河与近海协同任务,命名优先级反而低于广东。 这场无声的竞争中,地缘战略的“隐形天平”悄悄倾斜,让两省网友深刻体会到,航母命名从来不是简单的“论资排辈”。 相比之下,广西、海南、安徽等省份的“出局”则显得更为无奈。根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同一省份只能命名一艘主力舰。广西已有075型两栖攻击舰“广西舰”,海南有同型的“海南舰”,安徽也拥有071型船坞登陆舰“安徽舰”。这些虽然都是万吨级巨舰,但级别与航母相同,导致它们早早失去了竞争资格。 有网友调侃:“广西舰已经‘占坑’,想要航母除非让两栖舰退役,这难度堪比让国足短期内冲进世界杯。”而内陆省份如四川、新疆,即便呼声再高,也因“航母命名需与海洋相关”的硬性规定被拒之门外。 曾有人提议“新疆舰”以“剑指西方”,却被反驳:“新疆深处内陆,命名航母还不如让西藏去竞争核潜艇,至少后者更符合地理逻辑。” 最特殊的当属台湾省。2024年金门海域发生渔船撞船事件后,大陆疏浚船直接进入刘五店航道作业,被解读为统一进程的重要信号。若第四艘核动力航母命名“台湾舰”,其象征意义将远超军事层面——这不仅是对“台独”势力的致命震慑,更相当于在国际舞台上以最直接的方式宣示主权。 从已服役的三艘航母不难看出,命名规则暗藏三大逻辑:地缘战略优先——辽宁舰守北海、山东舰拱卫东海、福建舰直指台海,每一个名字都是海上防线的“战略锚点”;历史底蕴加持——山东舰命名时特别强调“北洋水师发源地”,暗含对百年海军梦的呼应;经济实力背书——未来核动力航母若花落广东、江苏等GDP万亿大省,将形成“经济强省+海上重器”的双重威慑,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 如今,第四艘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已进入倒计时,关于命名的猜测愈演愈烈。如果命名“广东舰”,意味着中国将在南海建立绝对主导权,美国所谓的“自由航行”或将彻底成为历史;若命名“台湾舰”,则标志着国家统一进程迈出突破性一步,让“一中原则”在深蓝海域得到最有力的诠释。 你认为下一艘核动力航母会花落谁家?是直面南海的“广东舰”、经济实力超群的“浙江舰”,还是承载统一愿景的“台湾舰”?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0 阅读:146

猜你喜欢

鲁滨逊每日日记

鲁滨逊每日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