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们要注意了!”近日,四川成都一位宝妈带女儿去地里摘草莓,回家给孩子洗澡时却发现女儿身上有个怎么也抠不掉的黑点,她怀疑是蜱虫。去医院一查,果然是蜱虫!医生用20分钟的酒精浸泡才把虫子弄出来。 成都一家医院的急诊室里,一位母亲悬着的心,在那二十分钟里经历了漫长的煎熬。 当医生用酒精棉球反复湿敷女儿肩头那个“小黑点”时,一只麻痹的蜱虫被完整取出,这位母亲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这揪心一幕的缘起,是几天前一次郊外草莓采摘埋下的隐患。 几天前,这位成都的母亲带着三岁的女儿,在郊外的田地里采摘草莓,享受亲子时光。 当晚给女儿洗澡时,她无意间触碰到孩子肩胛处一个微微凸起的黑色异物。起初以为是污渍,但擦拭、甚至用指甲轻抠都无法去除。 这个现象让她心头一紧,联想到先前看过的关于蜱虫叮咬的健康提醒,尤其是白天的草地活动经历,不祥的预感让她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带孩子奔向了医院。 医生的诊断证实了她的担忧:那确实是一只叮入皮肤的蜱虫。医生随即解释了处理的棘手之处——强行拔出会导致蜱虫口器断裂、残留体内,可能引发感染甚至传播疾病。 酒精麻痹诱其自行脱落是首选方案,这便有了开头那充满等待的二十分钟。 所幸这个相对温和的方法奏效了,避免了孩子可能需要承受的局部麻醉和微创手术。事后回想,这位母亲既感到后怕,也庆幸自己的警惕和果断就医。 这件事传开后,在网络上触动了不少人的记忆神经。 一些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尤其是在乡间长大的人们,似乎对这类小虫子“习以为常”。 在田埂打滚,被蜱虫叮咬,或是下水田被蚂蟥吸附,仿佛都不是什么大事,大多是自己或家人随手拔掉,简单处理了事。那时的孩子,似乎显得“皮实”许多。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医学知识的普及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小小的蜱虫可能携带莱姆病、森林脑炎等多种病原体,其危害远超从前认知,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并非危言耸听。 之前也有报道确有老人因蜱虫叮咬处理不当、延误治疗而失去生命的痛心案例。 个体差异确实存在,有些人被叮咬后自行处理似乎无碍,但这绝不意味着风险不存在。有网友就分享过身边人因自行拔除蜱虫不彻底,最终仍需手术解决残留问题的经历。 春夏之交,正是蜱虫活跃的时节。当我们带着家人,特别是孩子,去往草地、林间享受自然时,这份警惕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虫产品,回家后仔细检查全身,特别是腋下、耳后、脖颈、腹股沟等隐蔽部位,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疑似蜱虫附着,最稳妥的做法是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切忌生拉硬拽。 面对这种可能带来严重健康威胁的小生物,谨慎总比侥幸要好。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大象新闻2025年4月8日
“宝妈们要注意了!”近日,四川成都一位宝妈带女儿去地里摘草莓,回家给孩子洗澡时却
住顶楼小邹
2025-04-09 10:47: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