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专家蔡正元献计,就看后面国家会不会采纳。他说,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虽然看着

康花芳草洲 2025-04-09 15:36:43

台湾专家蔡正元献计,就看后面国家会不会采纳。他说,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虽然看着很响亮,但是如果真的要打痛美国的话,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对美国的服务贸易加重税。 这么说吧,这就像两个人打架,一个专挑对方衣服扯,另一个直接往软肋上招呼,而服务贸易就是美国那根没护住的软肋。 美国在商品贸易上对中国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加关税,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它可是闷声发大财的主。去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接近3000亿美元,比某些国家的GDP还高。 华尔街的投行、硅谷的软件专利、好莱坞的电影版权,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每年从中国卷走的钱能堆成山。 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中国每卖出一份正版,苹果商店每笔30%的抽成,甚至美国律所给中国企业做跨境并购的咨询费,都是真金白银流回美国的管道。 奇怪的是,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双方都在商品关税上较劲,却很少有人动服务贸易这块奶酪。 或许因为服务贸易太隐形了——你不能像查集装箱那样数清楚有多少"法律服务"进口到中国。 但数字不会骗人:美国企业每年光知识产权使用费就从中国拿走144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给美国科技公司发的"年费"。 现在的情况就像两个人抢钱包,一个只顾着翻对方外套口袋,却忘了自己裤兜里的钞票正哗哗往外流。 真要动手的话,中国有的是牌可打。 不用Windows可以改用国产系统,金融结算绕过SWIFT也不是没试过,连好莱坞大片都能少引进几部。 这些措施单看影响有限,但组合起来足以让美国科技巨头的股价抖三抖。 去年欧盟试图开征数字服务税时,苹果、谷歌立刻跳脚抗议,因为动它们的服务业务比加征手机关税疼多了。 服务业占美国GDP的80%,其中可贸易服务更是高薪岗位的聚集地,平均时薪比制造业高出近10美元,打这里才是真正戳到痛处。 不过这套打法也有风险,全球服务贸易像张蜘蛛网,动一处可能震全身。 中国不用美国云计算,自家企业出海可能受阻;禁用美国专利,某些高端制造就得停摆。这就像拆东墙补西墙,关键要看哪边的墙更承重。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在芯片等硬件领域卡脖子,中国在应用软件等服务业有替代方案,双方其实都有软肋,只是看谁先找到对方七寸。 特朗普政府似乎还没意识到这个命门,他们盯着货物贸易逆差大做文章,却对服务贸易顺差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失明倒是给了中国操作空间。 WTO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增速已是货物贸易的两倍多,美国在这个赛道本可以继续领跑,但若逼着各国对它的云计算、流媒体加税,等于自断财路。 就像《经济学人》算的那笔账:真要搞"对等",别国该对美国服务业征19%的税才算公平。 这场博弈最讽刺之处在于,美国一边用关税大棒打别人,另一边自己的服务贸易优势恰恰建立在全球开放体系上。 当它忙着筑墙时,可能没发现墙塌了最先埋住的是自家金矿。中国要是真在服务贸易上反击,硅谷的CEO们怕是要比底特律的汽车工人更早跳起来。 到那时,不知道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还喊不喊得响。

0 阅读:14
康花芳草洲

康花芳草洲

康花芳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