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大棒终于落下,全球市场屏息之际,中国以"奉陪到底"的强硬姿态,将这场贸易战的心理博弈推向高潮。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那句"等待中国来电"的喊话,看似主动示好,实则暗藏玄机——这通"不接的电话",恰恰折射出中美博弈的深层逻辑。 特朗普的喊话本质是"责任转嫁":通过制造"中国渴望协议却不敢行动"的舆论假象,将谈判停滞的矛头指向中国。 这种心理战术旨在迫使对手在舆论压力下妥协,但中国以"不接电话"的沉默姿态,直接拆解了这场精心设计的叙事陷阱。 不同于其他国家在关税威胁下的摇摆,中国的强硬源于两大筹码: 一是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去美国化"的加速,RCEP签署与内循环战略已构筑缓冲带; 二是疫情下中美经济复苏的"时间差",中国二季度GDP转正,而美国仍深陷衰退泥潭。 这种实力对比的变化,让"以战止战"成为可能。 四年来,关税从"核武器"沦为"常规武器",其边际效应正急剧递减。 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90%由美企和消费者承担,而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7年的19%降至2020年的16%。 当"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成为现实,挥舞大棒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 这场"不接的电话"背后,是中美从"速决战"转向"持久战"的战略分野。 特朗普试图用关税倒逼中国"认输",但中国早已跳出"接不接电话"的二元选择,转而布局更广阔的经济棋盘。 当关税武器锈迹斑斑时,或许真正该打电话的,是那些在贸易战中逐渐失声的美国农民与企业。 对此,你想说点什么呢?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大棒终于落下,全球市场屏息之际,中国以"奉陪到底"的
心伤久治不愈
2025-04-09 19:01:14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