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红利曼已危在旦夕
俄军重返红利曼在即,双子城面临两种命运种马河西岸的硝烟尚未散去,俄军重型装甲部队扬起的尘土已遮蔽了顿巴斯的天空
2025年春季的军事行动中,俄军第41集团军工程兵部队仅用72小时就在湍急的河面上架设起三座浮桥,这个曾被北约军事专家认为至少需要两周完成的工程奇迹,彻底改写了种马河防线的战略平衡
随着第98近卫空降师的重型装备跨过种马河,乌军经营两年的防御体系正面临雪崩式瓦解
在奥斯基尔河与种马河交汇处的战术枢纽诺韦村,俄军第200摩步旅的T-14阿玛塔坦克集群已建立纵深达8公里的环形防御
卫星影像显示,俄军工兵部队正以每天2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野战工事,这种被称为钢铁走廊的推进模式,使得乌军惯用的弹性防御战术完全失效
北约情报官员私下承认,俄军新型电子战系统成功干扰了乌军从土耳其获得的TB-2无人机作战体系,导致乌军炮兵失去了最重要的目标指引手段
兵力对比的悬殊在种马河战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俄军西部军区投入的3个集团军中,仅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就拥有超过400辆主战坦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军亚速第三旅的T-64BV坦克多数已超期服役,炮管寿命普遍达到设计极限的200%
更致命的是,乌军炮兵日均炮弹消耗量仅有俄军的1/15,这种悬殊的火力差距直接导致了防线缺口无法及时封堵
在伊万诺夫卡桥头堡争夺战中,俄军首次大规模投入了终结者坦克支援战车
这种配备双管30mm机炮和反坦克导弹的巷战利器,配合无人机引导的温压弹打击,让乌军预设的混凝土工事群沦为死亡陷阱
战场录像显示,俄军新型单兵外骨骼系统使得士兵负重能力提升300%,这解释了为何俄军突击队能在复杂地形中保持持续作战能力
面对种马河防线的崩溃,乌克兰总参谋部被迫启动第7号特别预案这个以二战哈尔科夫反击战为蓝本的作战计划,要求将第47机械化旅等预备队投入红利曼方向
但现实情况是,这些部队的满员率不足60%,且缺乏必要的防空系统掩护
更糟糕的是,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部队已摧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铁路枢纽,使得乌军预备队机动速度降低了70%
在战略层面,俄军对双子城的钳形攻势正逐渐成型南部战线,第8集团军的先锋部队已控制恰索夫亚尔市85%的区域;东部方向,车臣阿赫马特特种部队在塞弗尔斯克郊区建立了观察哨所;北部,第20近卫集团军的侦察分队频繁出现在双子城环城公路10公里处
这种三面合围的态势,使得乌军重兵集团陷入守无可守,退无可退的战略困境
国际军事观察家注意到,俄军在此次战役中展现出全新的作战模式
空中突击集群与地面装甲部队的协同效率提升了40%,这种被称作雷霆-25的战术体系,使得俄军突破速度达到日均5.7公里,是2023年北顿涅茨克战役时期的3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军工兵部队在雷区开辟通道的速度达到每小时400米,这项数据打破了现代战争史上的所有记录在后勤保障方面,俄军启用了别尔哥罗德州的超级补给中心
这个占地30平方公里的物流枢纽,能够同时为3个集团军提供72小时持续作战物资
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的物资,在此完成分类后通过重型直升机直接投送前线,这种血管式补给模式彻底解决了困扰俄军多年的纵深突击后勤难题
乌克兰情报部门获得的机密文件显示,俄军总参谋部已制定双子城解决方案的双轨策略
方案A要求在第聂伯河解冻前完成战役级包围,方案B则计划通过持续炮火压制迫使守军撤离
值得玩味的是,两份方案都预留了政治谈判窗口期,这或许暗示着克里姆林宫正在军事胜利与政治妥协间寻找平衡点
在日内瓦进行的非正式磋商中,俄方谈判代表首次提出人道主义走廊具体方案
该方案允许乌军成建制撤离双子城,但要求放弃所有重装备
红色加粗字体标注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体面撤退的提议,实则是为可能的长期消耗战预留外交转圜空间
毕竟,俄军若要完全控制双子城12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预计需要付出2万以上的伤亡代价
北约军事委员会的最新评估报告描绘了更严峻的前景:若红利曼方向失守,俄军炮兵观察哨所将前推至奥斯基尔水库西岸,这意味着乌军在斯拉维扬斯克的核心防御区将完全暴露在俄军152mm榴弹炮射程之内
tb41499427
胡扯八道,侵略者必败
蓝色经典 回复 04-11 00:12
春华秋实
乌鸡粉又要骂娘了![点赞][点赞][鼓掌][鼓掌][鼓掌]
蓝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