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海外零售商交流要点:
1.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真正向美国转移
2.库存周期延长至6个月+,4月将下完9月订单
2-3月关税:最初面临10%加征关税,计划公司/供应商/消费者均分,伴随后续税率提至20%、多数供应商无法承担1/3关税压力,因此未能执行。
本轮关税:
公司态度:已要求供应商重新报价,全球范围内寻找低价&优质供应商;此外,公司最多承受2-3pct利润损失,其余压力传导至终端。
供应链态度:CIF模式下,多数供应商提价30%-40%(最低25%+、最高接近50%); FOB模式下,供应商最多降价10%-15%(本身产品&行业壁垒较高,前期毛利率达60%-70%,如保健品),普遍降价3%-5%(本身毛利约20%+,如户外、家具)。
谈判节奏:多数供应商预计月内完成谈判,签订新合同&履约新价格。关税生效至合同落地的空窗期内,先由一方垫付关税上涨费用,后续结款时再返还对方。
供应链转移:目前公司供应份额中,美国/中国/其他(东南亚&欧洲等)占比分别为30%/50%/20%,短期内(25年末)规划将美国占比提升,中国占比压缩至20%,增加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占比。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真正向美国转移。
景气跟踪:目前消费者囤货需求旺盛,线上/线下订单高增,预计影响后续年末旺季,除食品外、其余品类后续增速均预计放缓。此外,公司目前已加大下单力度,库存周期延长至6个月+,预计4月将下完9月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