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9岁的殷玉珍被父亲酒后许配给了远在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这是两家定下

碎梦随风飘散远 2025-04-10 10:11:12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被父亲酒后许配给了远在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这是两家定下的亲事,然而在洞房的那个夜晚,殷玉珍迟迟没有任何反应。白万祥转头看向她时,发现她的脸颊已被泪水浸湿。 殷玉珍,出生在陕西一个普通的农家。她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家境虽不富裕,但家庭和睦,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作为家中独生女,殷玉珍从小便是父母的掌中宝,她聪慧、乖巧,心地善良,深受周围乡亲的喜爱。 正当殷玉珍年少时,命运悄然发生了改变。在一个冬日的夜晚,殷玉珍的父亲在乡村酒宴上与人饮酒时,无意间提及将女儿许配给远在毛乌素沙漠的白家。 这段婚事,早在多年前就由两家人定下。殷玉珍的父亲曾多次驾车经过沙漠,与白家有过深厚的交情,每次经过,白家都热情招待他们,送水送饭,情谊深厚。 白家有一位年轻男子,名叫白万祥,他在沙漠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虽然白万祥的家境并不显赫,但他却是一位非常勤奋且有责任感的人。 无论是种树、放羊,还是修整家园,他都尽心尽力,勤奋劳作。两家人曾达成协议,殷玉珍将在年满19岁时与白万祥成婚,成为白家的媳妇。 尽管这桩婚事早已确定,但殷玉珍心中并未对沙漠的生活抱有太大的期待。她一心想着将来能够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与丈夫共同经营一片温暖的家园。 这个婚约对她来说并非爱情的结晶,而是父母与白家之间的约定,她心中多少有些不舍,尤其是对家乡那片葱翠山水的依恋。 婚礼那天,殷玉珍按照传统习俗披上了红色的嫁衣,脸上难掩复杂的情感。她本应该是一个满怀憧憬、期待新生活的年轻新娘,但内心的痛苦却让她无法掩饰那一抹忧伤。她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心里满是对未来的不安和对故乡的留恋。 婚后,她随着白万祥来到了远在毛乌素沙漠的家中。那里没有青山绿水,只有茫茫的黄沙与荒凉的景象。她站在白家那座简陋的土房前,心中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与陌生。 风沙扑面,空气干燥,四周一片死寂,唯有远处的沙丘蜿蜒起伏,仿佛没有尽头。 这个新婚之夜,殷玉珍无法忍受眼前的孤寂与冷清。她坐在床上,目光呆滞,泪水悄然滑落。白万祥见状,心生怜惜,他坐到她身边,轻声安慰她,告诉她这里是他生活的地方,他会努力让她过得幸福。 尽管如此,殷玉珍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离开家乡的痛苦,仿佛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随着时间的推移,殷玉珍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她与丈夫一起种树、放羊、捡柴,每一天的辛勤劳作虽然艰苦,但她逐渐感受到了一些满足感。 她开始明白,丈夫并不是她所想象中的那般冷漠和无情,他也有自己的坚韧与努力。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她也开始从心底尊重他,愿意为这个家付出自己的努力。 尽管如此,殷玉珍依然无法完全忘却家乡的温暖和母亲的慈爱。每当夜深人静,风沙肆虐,她总会不由自主地轻声啜泣。她常常对丈夫诉说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虽然她已经努力适应了这片荒漠,但心中的那份空虚与孤独,却始终无法填补。 终于,殷玉珍忍不住向丈夫表达了她的愿望,她想回到家乡去,想回到那个有亲人、朋友和熟悉景象的地方。白万祥没有立即回应,他深知这片沙漠对殷玉珍来说有多么难以忍受,但他也理解她的感情。 沉默片刻后,白万祥最终答应了她的请求,表示会陪她一起离开。 两人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这片沙漠。就在他们离开村落不久,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袭击了他们。 在这片恶劣的环境下,殷玉珍和白万祥几乎寸步难行,沙尘暴肆虐,天空昏暗,连他们的呼喊都被风声吞没。饥渴交加,几度生死,他们感到无比绝望。 就在这时,殷玉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改变这片荒芜的沙漠,她决定在这里种植树木,让大地焕发生机。她对丈夫说:“哪怕累死在这里,我也不让它吞噬我们的一切,我们要让这片沙漠重生。”白万祥被她的决心所打动,重新燃起了希望。 从那时起,殷玉珍与白万祥开始了他们艰苦的绿化事业。1986年春天,殷家仅剩一只三条腿的羊,殷玉珍毅然决然将它换成了600棵树苗。 这些树苗成为了她生命的寄托,她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悉心呵护这些小小的生命。尽管干旱和寒流不断袭来,第一年活下来的一百多株树苗让她看到了希望。 为了筹集更多的树苗,殷玉珍和白万祥不惜外出做工,挣得微薄的钱,购买更多的树苗。某个清晨,村中一位老人告诉她院内有一堆无人问津的嫩芽,殷玉珍毫不犹豫地决定去运送这些树苗。 次日黎明,他们带着三头牛,小心翼翼地将树苗驮上牛背,冒着狂风沙暴艰难行进。 回到家中后,他们没有片刻休息,立即开始栽种树苗。殷玉珍知道这些树苗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将每一棵树苗视若生命,期盼它们能够在沙漠中茁壮成长。 艰难的岁月一天天过去,殷玉珍和白万祥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他们从未放弃过。在过去的19年里,他们努力栽种,最终浇灌出了四万亩生机盎然的绿洲。

0 阅读:0
碎梦随风飘散远

碎梦随风飘散远

碎梦随风飘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