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掐断十多种半导体材料出口,在美国对中国加税54%三天后跟风出招。

谦语话书风 2025-04-10 11:01:32

日本突然掐断十多种半导体材料出口,在美国对中国加税 54% 三天后跟风出招。 不过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损人不利己的买卖,你们自己玩吧”。中国商务部直接戳穿日本的小心思:“你们限制出口,最后砸的是自己饭碗。”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日本半导体材料企业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现在突然断供,就像奶茶店突然不卖珍珠,顾客转头就去隔壁买芋圆。 更搞笑的是,日本企业自己都慌了神,信越化学的光刻胶生产线还指着中国订单回血,结果被政府一纸禁令搞得进退两难,只能偷偷摸摸通过第三国“曲线救国”。 这种“自己挖坑自己跳”的操作,连日本媒体都吐槽:“这是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当免费陪练呢。” 但真正让日本坐不住的,是中国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备胎转正”速度。 就拿光刻胶来说,这玩意儿被日本企业垄断了二十多年,以前中国企业买光刻胶就像求爷爷告奶奶,不仅价格贵得离谱,还得看人家脸色。 现在倒好,珠海的能动科技已经能生产15微米厚度的干膜光刻胶,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分之一细,直接打进全球高端PCB市场。 武汉太紫微光电更狠,直接攻克了光刻胶原料配方,连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祖传秘方”都给破解了。 最绝的是恒坤新材,他们的KrF光刻胶已经在12英寸晶圆厂批量使用,虽然高端ArF光刻胶还在验证阶段,但这势头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闭关修炼”,等出关之日就是日本企业头疼之时。 不过中国也没盲目乐观,行业规律摆在那儿,半导体材料从研发到量产就像炖老火汤,急不得。 比如高端光刻胶需要通过晶圆厂的多轮验证,从性能测试到小批量试产,没个两三年根本过不了关。 但中国企业向来是最有耐心,东方峨半高纯的多晶硅生产线用了二十年时间,把纯度做到99.9999%,直接让日本企业的“技术壁垒”变成笑话,连美国企业都偷偷跑来取经。 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劲头,比日本政府的“三天跟风加税”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日本这次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内晶圆厂不得不加快国产材料的验证和采购,倒逼产业链自主化。 另外日本企业也损失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比如日本 JSR 的光刻胶,原本在中国市场占了三成份额,现在被国产替代一挤压,日子肯定不好过。 不过话说回来,短期内中国还离不开日本材料,就像炒菜,虽然自己种了点盐,但大部分还得从超市买,突然断供肯定得乱套。 从长远来看,中国要想摆脱对日本材料的依赖,还得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技术攻关,另一条是市场培育。 技术攻关得砸钱,还得耐得住寂寞。像北京的晶格领域,为了研发碳化硅衬底,在 2000的高温炉前蹲了五年,才把成本降下来 30%。 市场培育也得下功夫,得让晶圆厂愿意用国产材料。珠海的做法就挺聪明,给用国产光刻胶的企业补贴,这样既能降低企业风险,又能加速国产替代。

0 阅读:0
谦语话书风

谦语话书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