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俭(492年—569年),本名长孙庆明,河南洛阳的鲜卑族人,北朝时期的北魏到

太基说历史文化 2025-04-10 14:41:26

长孙俭(492年—569年),本名长孙庆明,河南洛阳的鲜卑族人,北朝时期的北魏到北周大臣,北平宣王长孙嵩的五世孙,太常卿长孙戫之子,他的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长孙俭出身于鲜卑贵族家庭,他的家族在北魏政权中地位显赫。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精通经史,才学出众。他为人正直,品行端正,深受家族和同僚的赞誉。 在北魏末年,长孙俭出任官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仕途生涯。在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他选择了追随西魏。他在西魏政权中历任要职,为西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孙俭为官清廉,不谋私利,深受百姓爱戴。他注重选拔人才,推荐了许多有才干的官员,为西魏的政治清明奠定了基础。 到了西魏废帝在位期间,长孙俭被授予东南道大大都督、荆襄等三十三州镇防诸军事,在此期间,他曾向执掌西魏的北周太祖宇文泰陈述攻取南梁的江陵之策。因此到了后来,西魏八柱国之一的于瑾讨伐平定了江陵,宇文泰因为他有首次出谋划策之功,于是便奖励他奴婢三百口,并且还命令他出任镇守江陵的职务。 北周建立后,长孙俭继续受到重用。他被封为上柱国、赵国公,地位显赫。他在北周政权中,继续推行清廉政治,反对贪污腐败,为北周的强盛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决策,从而为北周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孙俭的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和同僚的尊敬。最终他在天和三年去世,时年七十八岁,因此他获得追赠为太保、凉州刺史、郐国公,他的谥号为文。 北朝时期的北魏到北周历史人物

0 阅读:57
太基说历史文化

太基说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